《星洲日报》学记队7年后,再有近300名学记登上三宝山,了解华人南来历史。同时,300人也首次在山顶上播放营歌跳舞,展现无限青春的活力。
由星洲日报《学海》马六甲区学生记者队举办的第23届《学海》马六甲区学记全国营之“炎叙.族迹”,于6月16至19日在万里茂华小举行。 4天3夜的全国营汇聚来自西马7区近300名学记们到历史城马六甲,联络学记之间的感情。
了解华人南下历史
马六甲学记队轮值承办今年的全国营,也再次与马六甲中华大会堂合作,由甲华堂的导览员带领学记上三宝山,了解华人南来的历史之余,也了解何谓义山。今年因为遇上倾盆大雨,只能先在宝三亭的资讯中心讲解,等到雨停后,才登山顶拍照。
根据导览员指出,1685年,青云亭第三任甲必丹李为经买下了三宝山赠给青云亭管理。李为经买下此山并非为了盈利,是为了让当时下南洋的华人在逝世后,能够入土为安。三宝山面积大约是103亩,高度约海拔400公尺,由3座山组成,即武吉支那(Bukit China)、武吉葛东(Bukit Gedung)及武吉天布容(Bukit Tempurung)。
三宝山共有逾万坟墓
三宝山虽然是华人义山,但并不只是有华人的坟墓,也有约60座马来人坟墓及来自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勇士葬身此处。山上共有大约1万个坟墓。
从导览员口中,营员了解到,三宝山曾经历数次的削土或铲除危机,第一次在1866年英殖民政府以修路为由削去三宝山部分土地,后由青云亭亭主陈明水募资协助政府修茸道路,并购了武吉峇汝山赠给政府才解除三宝山的危机。
1984年,马六甲州政府以商业与房屋发展计划,提出铲平三宝山,青云亭坚决反对,因此被州政府发出200万令吉地税与罚款通知。此事引起全国华社哗然,也醒觉三宝山对华社的重要性。 1992年铲平事件和平解决后,华社中的公会及会馆等发起三宝山美化活动,在三宝山上种满花草树木,让光秃秃的三宝山成为今时今日充满绿意生态的情景。
美化后刺激甲旅游业
如今,美化后的三宝山吸引了不少游客与本地人到此旅游及运动,也从中刺激了马六甲的旅游行业。不仅如此,三宝山的绿色生态也吸引了生态学家到此进行生态研究。
在了解了三宝山历史后,导览员也教导学记们一些墓碑背后的小知识。一座坟墓从正面看起就好像是一个人正在坐着的姿势,墓的后面也会形成一个拱形,象征龟背,有着长命百岁的意思。
一般上,所有的墓碑都会呈现半曲圆,作为排水用途,让水可以从上往下而流。华人相信水为财,因此这种设计也有聚财的用意。
墓碑扮演“天然档案室”
除外,学记也学习如何从墓碑看墓主身分。三宝山上的墓碑扮演着“天然档案室”的角色,可从墓碑上的资料让研究者知道当时华人人口及南来资料等。墓首会显示墓主的祖籍;而古老的墓碑,它的墓首很有可能写的是一个省份、县甚至是一个村的名字。研究者也发现,越古老的墓,通常子嗣会越少,这或许因为当年的经济条件不好。
墓碑上通常也记录死者去世时的国家或当时的国号,然而,三宝山上的墓碑有些写着“龙飞”二字。 “龙飞”其实不是年号,而是一个状态,墓主极有可能是明朝出生的人,不认同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龙飞”也可以被解释称“龙飞走了,天子不在”,或在等待明朝皇帝登基的意思。
通过跑站游戏参观景点
今次的全国营也选择在古迹区一带进行跑站游戏。营员在跑站过程中参观该区的特色景点,如华益娘惹鞋庄、青云亭及马六甲巫统博物馆等。此外,跑站过程中,营员也享有机会尝试到道地美食。
导览员陈寿锦的话
盼年轻人加入传承文化
从2009年从事导览工作至今已快10年了。三宝山对华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也需要我们不断去传承。因此,我也希望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加入我们传承文化的工作。导览活动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吸引更多人来了解三宝山的历史,达到传承的意义。
学记感言
张凯文,森美兰学记:更了解华人传统
在这次的导览中我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尤其是很多在墓碑上的细节。
因为在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原来一座小小的墓碑竟然有着那么多的资料,也让我对华人传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郑昕慈,东海岸学记:印度神树印象深刻
这次的导览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印度神树。
我虽然有在家里附近看过印度神树,但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一棵普通的树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