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花城的我们,也许对芙蓉大街小巷很熟悉,然而,芙蓉旧区里充满历史价值和纪念性的建筑物、老街、文物等,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年轻一辈更可说是毫无头绪。
一个地方的灵魂由许多元素堆砌而成,若当中的老故事没有好好流传,自然就会从此消失。托芙蓉人文共享空间的福,森州学记踏上了“你不知道的芙蓉”老街导览之行,通过文史工作者高启舜的讲解,重新认识芙蓉。
这趟老街社区导览,让参与者以漫步的方式游走芙蓉老街,一边聆听建筑物背后的故事,一边发掘老区的文化、历史及生态之美,一不小心犹如穿梭了时空。
导览从芙蓉公市附近的清真寺(Masjid Jamek)展开,这座清真寺于1911年建成,建筑物最大的特色是拱门采用了罗马设计,而宣礼塔形状类似中国的八卦塔,整体建筑风格则倾向古老马六甲的清真寺,正因为融合了不同国家的特色,形成了现有的独特面貌。
谭阳路俗称“棺材街”
经过清真寺,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从右边念起的会馆招牌和殡葬服务业店铺,这里就是俗称“棺材街”的谭阳路。“棺材街”早期属于会馆领域,从前的华人,不管是找工作、生病或处理亲人身后事,都会到本身所属籍贯的会馆求助。
以前的会馆,常提供空间让逝世会员的家属设灵堂,因此会馆附近不乏寿板店,“棺材街”名称由此而来。
对从前的华人而言,会馆扮演为会员争取权益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功能。早期的会馆也是会员的休闲中心,空闲时间都会待在这里收听广播剧、阅读报纸、和同乡交流等。
位于转角处的列圣宫,是芙蓉市区的百年古庙之一。高启舜提醒道,“青龙门入、白虎门出”是进出列圣宫的传统规则。此庙广为人知,香客常到庙里点灯、补运、安太岁、祭虎爷、打小人等。
说到庙宇,不得不提起他——甲必丹盛明利。盛明利出生于1822年11月16日,祖籍中国广东省惠州城,为芙蓉首任甲必丹。
1860年,芙蓉的两名土著酋长因争夺华人锡米税而爆发战争,华人矿地也随着矿主分成两派,而被卷入战争之中。盛明利一方军事失利,撤退到芦骨,但因迷路而折返芙蓉,途中遭遇敌方酋长袭击,当时39岁的盛明利被砍下首级。
传说中,他流出来的血是白色的。盛明利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供奉为“仙师爷”,后来更成立了仙四师爷庙,相信芙蓉人对此并不陌生。
四邑会馆保留孙中山讲台
一行人随着高启舜的脚步踏入森美兰四邑会馆。该会馆设有文昌庙,除了开放让民众上门膜拜,也以不收费的方式,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学习舞狮及廿四节令鼓。
不说不知,拥有130年历史的四邑会馆,曾是中国国父孙中山展开推翻满清政府运动的藏身之处,因此,会馆至今仍保留孙中山当时的讲台。
走到衔接谭阳路的严端路,高启舜也不忘介绍坐落在“三角地”旁的森美兰福建会馆。1897年,馆内设立了私塾(学校);1913年,会馆把当时的私塾教育改为“芙蓉中华学校”,后来演变成芙蓉中华中学和小学,造福莘莘学子。
作为芙蓉地标建筑的天主教圣母往见堂,建于1848年殖民时期,经历过世界大战和马来西亚建国时代,同时见证了芙蓉百多年来的演变,更是本地虔诚天主教徒的集体回忆。
兴都庙门塔越高 威望越大
不知不觉,老街导览来到最后一站——芙蓉市议会草场毗邻的兴都庙(Sri Balathandayuthapani Temple),入口处有着七层高的门塔,据知,门塔越高,代表该庙的威望越大。
这间庙宇供奉许多印度神明,庙里有个著名的传说,据说象头神是湿婆神(Shiwa)与雪山女神(Parvati)之子。有一天,雪山女神想洗澡,就让儿子守在门外,不让外人偷窥。
不久,湿婆神回家,象头神牢记母亲的叮嘱,不让湿婆神进入家门。于是,这对素未谋面的父子打了起来,湿婆神一怒之下,一刀砍下儿子的头。
雪山女神听见外面传来吵杂声,赶出来察看,见到丈夫砍下了亲生儿子的头,失声痛哭。此时,湿婆神才知道自己犯了错,于是向守护生命的神——毗湿奴求助。
毗湿奴告诉湿婆神,隔天太阳升起时,将见到的第一个动物的头砍下,安装在其儿子的脖子上,就能使他复活。湿婆神依言上路,而碰上的第一个动物就是大象。
原来,从谭阳路到严端路的这条街道,也称为“和谐街”,只因一路上有着清真寺、会馆、寺庙、教堂、兴都庙、锡克教会等,融汇各民族与宗教信仰文化,彼此和睦共处。
芙蓉人文共享空间项目策划总监彭翠芬:
须维护历史价值丰富的芙蓉
我是芙蓉人,以前在海泉栈做着杂货批发商时,我最喜欢的就是红字牛奶。随着时间前进,红字牛奶消失了,突然间很多有回忆和历史价值的东西都在逐渐落幕。
虽然芙蓉已有逾百年历史,我却发现没有任何单位在进行老街导览之类的活动。我觉得,芙蓉老街导览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维护这么一个历史价值丰富的地方。
我们亲身实地考察,为的就是在导览这天,给民众带来最深刻的户外历史课体验。若可以,我希望每年都能举办类似的活动,并获得更多关相关单位给予配合。
导览员高启舜:
让更多人了解芙蓉历史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到大城市去发展,留在家乡的以老年人居多,也正因为如此,芙蓉老街的老旧建筑物才得以保留至今,老区没有被改头换面,成了活教材。
我相信,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所以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芙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将一些老故事流传下去。
参与者林女士:
开拓孩子视野
我住在芦骨,借着这项活动对芙蓉老街的历史与文化开始有所了解。我和家人平时都没机会参观不同的宗教场所,这次能够让孩子认识其他信仰的文化、开拓他们的视野。
我希望有更多单位能够举办类似活动,让年轻的华裔子弟了解华人和生活地方的历史背景,避免让这些重要的资讯渐渐消失。
学记感言:
●张小琼:被建筑物深深的吸引
老街导览活动,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地方的历史价值。一次我和三五知己经过芙蓉老街,都被这里的建筑物深深吸引,期待能够进入参观,感谢这项活动让我终于有机会认识历史丰富的建筑物。
●萧智宣:历史故事很有趣
我来自马口,每逢星期日到芙蓉来出席学记会议时,仅仅是经过老街,从来没想过真正去了解。这项活动让我发现更多芙蓉老街的文化特色,也听了许多历史背景和故事,过程让我感到有趣又开心。
●杨芯慈:发现百年历史建筑物
身为芙蓉人的我,一直没有发现芙蓉有这么一条充满历史价值的街道。通过导览活动我才知道,那些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建筑物,原来已有过百年历史。感谢主办单位将这份价值延续下去,让更多人认识芙蓉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
●罗乐易:学习不只局限于课堂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实地考察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经历,尤其是认识一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透过亲身体验,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使学习不只局限于课堂上。
●林俊杰:人文历史需后人细心发掘
这次,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文化的美。尽管身处这座百年老城18年之久,但我从未了解过芙蓉的故事。我们往往会忽略细节,大至建筑的设计、小至不起眼的装饰,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人文历史也包括前人的信念与智慧。这一切都需要后人细心发掘。
策划/森州区学记负责人许镁琪
联合报道/森州区学记:
N1969 张小琼 芙蓉翠谷山中学
N1970杨芯慈 芙蓉翠谷山中学
N2004 罗乐易 Zenith国际学校
N1953林俊杰 芙蓉圣保罗中学
N1993 萧智宣 家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