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霹雳区学记 PK2211 郭潆蔚 美罗中华国民型中学
美罗是个小城镇,人口只有4000人左右,华人占了70%;因人数不多,这里比其他地方更接地气,也更有着年代感。
71岁的李美英和弟弟,年幼时便跟随父母从芙蓉搬到美罗,在此生活已有55年。她说,父亲当时在美罗有一家店铺,遂打算开一家茶餐厅,在美罗找个落脚地挣钱。
拥“小金山”之名
“那么多年来,美罗都是一座小城镇,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热闹的。华人来到美罗后,日子渐渐稳定下来,有了立足之地;当时,客家人从事的是割橡胶和挖锡矿,海南人开咖啡店、茶餐厅,广东人大多成为酒楼厨房的主厨,福建人则是经营树胶店、杂货店。”
李美英补充,50年代的美罗地质富含锡矿,被外地人称为“小金山”。
美食吸引游客目光
因美罗位于怡保和吉隆坡之间,时常会有游客停留美罗休息片刻,寻找当地的美食享用,比如名闻遐迩的美罗鸭腿云吞面、鸡仔饼等,都吸引游客的目光。
“这里的车辆也多,特别是周末,出远门探望亲人的游客都喜欢到美罗闻名的品珍酒楼,那里有很多美罗特产,本地人也时常去光顾。”
她笑说,一想到美罗,也同时联想到美罗的水果特产──番石榴和水翁,本地有许多水果店铺,游客喜欢到此购买一些水果当手信带回家。在某些水果盛产季节,美罗人会拿水果和村内邻居分享,找地方一起坐下享用,顺道在炎热的下午消暑。
“希望从外地到来的人都能了解美罗、喜欢上美罗。美罗虽不像大城市有着诸多便利,但胜在平静、宁静。”
新村木屋古老气息浓
美罗新村内大多数是古老的新村屋,一步步踏进新村小路,能感觉回到了70、80年代。这里的房子大多没有装修,依然保留着上辈人使用木材打造的模样,流露出古老气息。
李美英说,早晨的美罗是宁静的,安娣安哥们开档摆摊开始做生意,人潮也逐渐变多;傍晚时分的美罗则是惬意的,幸运的话,还能看见日落。
“因为居民不多,所以美罗人,我大多都认识!”
年轻人外流城市创业
本以为美罗的华人会传承上一代人的家庭事业,不过李美英解释,时代慢慢改变,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都到大城市创立事业,而很多家传祖业都会停业。
“以前,老一辈的人大多认为长子需继承家业,希望子孙把上一辈人用一生打拼下来的家业继承下去,代代相传,我曾经也这么认为。现在的我觉得,世界是不断改变的,以前靠吃苦,现在靠念书、知识、文凭。在现今年代如果不让你们年轻人出去闯一闯,只会让你们成为井底之蛙。”
“只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放手去做吧!因为还年轻,还可以继续奋斗。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活得开心,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冲茶易学难精
李美英从小在芙蓉就跟随父亲到茶餐室帮忙,算账、进货、炒菜等,都由她一手包办,11岁时就开始学习冲泡咖啡。
“其实冲茶、泡茶并不难,只是看你有没有心要学。小时候爸爸就叫我在旁边看着学,日积月累便学会了。冲茶没什么特别的技巧,有个成语叫‘易学难精’,凡事慢慢来,学也别急躁。”
她说,热水的温度高,才能让茶叶或咖啡粉渗透,这样泡出来的咖啡才能有足够的味道,也会比较好喝。
她笑言,每一位顾客的口味都不一样,有些喜欢甜的,有些人更喜欢苦一点,所以她会先问顾客倾向于什么口味,同时聊几句天,也能认识对方,更了解大众口味。
“或许无法迎合所有人口味,但你可以避免冲泡人家不喜欢的口味。而且跟安娣安哥们聊一下天也挺好的,不要因为害羞而不敢去问,因为冲泡到不好喝,只是自己吃亏罢了,也少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在错误中重新学习,这次不行,下次再试!”
成家立业之地
李美英在美罗与丈夫郭美兴结识,丈夫当时热爱摄影,两人婚后曾共同经营一间照相馆,育有3名孩子。
她说,因经济不稳定,两人之后决定转行经营茶餐室,生意也逐渐变好。
“以前人做生意好像赌博,因为创业不简单。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希望有份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当时奶奶跟你爷爷也考虑了很多,才决定开一间茶餐室,店名‘美华’,就是我们夫妻俩名字的结合。”
她打趣称,自己并不擅长拍照,所以在照相馆时许多东西都帮不上丈夫的忙,经营茶餐室才是自己擅长的,可以说是从小到大的老本行。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工作的地方同时也是家,不用四处奔波,也不需要那么劳累;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都住在一起,有什么东西都好照应。”
【学记感言】
这里有著我和家人的故事
行动管制令实行后,我仔细观察了让我成长的这个地方,发现美罗留下了不少上一代人奋斗的痕迹,虽然在逐渐消散,但长辈们的模范也可让年轻人受到鼓励,踏出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在采访奶奶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去世的爷爷,也向奶奶了解到爸爸小时候与爷爷之间的许多趣事。看着开心与我分享的奶奶,心里的感受不只是感动。对我来说,多了解历史、多了解华人的文化,是身为年轻人的我应该做的事情。
美罗,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有着我和家人之间美好的故事。
【负责人感言】
报导家乡下笔感触
改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受访者是学记的奶奶,写的又是学记本身长大的地方,想必在采访和下笔时会更有感触。这也是当一名记者可“假公济私”的地方:借由写报道为名,重新检视自己平日匆匆瞥过的身旁事物,细嚼慢咽个中好景色。学记虽然不是正式记者,但已经做到难能可贵的这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