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霹雳区负责人麦肖剑
报道/霹雳区学记:
PK2211 郭潆蔚 美罗中华国民型中学
人的烦恼来自生活,压力大多源自于身边的人事物,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旦与“物”产生了感情,若要将其舍弃,也会让人难以自拔。
请看一看你的房子,还有房子里的物品和东西,是凌乱不堪,还是整齐空旷的呢?你是否意识到物品在不断堆积,但迟迟无法取舍?或一直抱着“留着吧,万一以后用得上”的念头,觉得旧的物品还有价值舍不得扔掉,终究越积越多,大扫除时也不知从何下手?
现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风气,为人们的居家生活升华,甚至足以改变生活品质,带来焕然一新的氛围。“断舍离”出自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是一本家庭生活类著作;“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山下英子接受采访时曾说,断舍离并不是单纯的收拾东西,而是通过整理空间,来调整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方法。
“人的周围充斥着许多事物,处于被包围的状态,内心非常困苦。断舍离表面上是一种丢弃行为,然而把东西扔掉,或者放弃某件事、和某个人分手,这些行为给我们留下的是痛苦的印象。好比遇见后分别,遇见总是开心的,分别却是可惜的。”
断舍离可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生哲学,而割舍物品则是第一步。此次的专题报道就邀请了心灵成长工作者张春源,来和我们一同探讨“断舍离”吧!
张春源一针见血指出,在生活中不愿意舍弃物品的人,不舍的是物品中的回忆,而非物品本身。
“这些回忆或许不会给我们造成负担,但是若有天我们将它舍掉,就会变得更加自在。”
他打比方,家里的角落可能放着一些电器许久没有用,虽然占的空间不大,但当不时看到它,也会造成纠结与负担。
“最难以取舍的物品包括逝者的照片、衣服和曾经买过的东西,一旦收纳空间被影响,便要及时‘断掉’。”
许多人都认为,断舍离是把东西都丢掉,形成了一个误区;张春源对此表示,断舍离常被误解成空空如也。
“断舍离不是把任何东西都丢掉,而是把生活中对自身有用处的东西留下,没用的舍弃。该有与不该有的东西,需要依靠自己来衡量。”
张春源指出,“断舍离”能划分成物质与心理两大层面来思索,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存在。
他说,从物质方面而言,过多物品堆积,导致人处在的空间不太舒适;但整理之后,生活上的物品减少,屋内空间就变得更容易打理。
“从心理而言,身旁的物品太多,会导致视线上的混乱与心理烦躁;但整理过后,心境会变得开阔、轻松,没有负担。”
家中空旷 打扫也容易
他指出,人在生命的过程,大多是不断地在生活中增加东西,比较少去减少东西。他举例,若人有一套新房子,就会为房子添加物品,如购买沙发、电视机、橱柜等,日复一日,房子内累积越来越多的物品。
“这使得我们在打扫房屋时,得花费更多精力来整理;即使只是抹地和扫地,也要不停移动地上的东西,消耗了不少时间。如果减少物品,家中更空旷,整理过程就会更简单便捷,不会太辛苦。”
他也笑说,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味道,书有书的味道、橱有橱的味道,所以空气会浑浊;他自己近日也进行了断舍离,家里变得空旷,空气质量与环境也变得清爽。
张春源说,“断舍离”实际上是从“舍”开始。所谓的“舍”,就是在整理家中时,必须清楚意识到哪些东西不需要,而“不需要”的定义,为半年或以上放置在一个地方,却完全没有使用到的物品。
“至于舍弃方式,可以看是否能把还完好的东西送给孤儿院、老人院或贫困人家;若物品还崭新,也可以卖给有需要的人。”
他指出,第二个步骤是“断”,即每当要购买或拿取物品进屋时,就认真考虑是否有实际的用途。
他表示,第三个步骤则是“离”。完成“断”与“舍”后,心态上变得不那么执着,生活个体状态变得更好,比方在面对生死离别与悲伤的事情时,更能坦然接受。
张春源说,除了物品上的断舍离,通过一些行为举止,心理上也一样可以断舍离。
他补充说明,“断”即断掉在心里猜忌与批评别人的行为;“舍”是舍弃带给自己负面影响的情绪,同时不过度思考伤害自己的言论;“离”则为心房开阔,呈现平静自在的想法。
他说,实行断舍离最大的秘诀是“愿意”与“坚持”,并将其变成生活态度。
“爱干净的人会每天打扫,把家里打理整洁,这就是生活的态度。而我们只要将断舍离融入生活,变成态度。”
他指出,实行断舍离后,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会变得单纯,不会做太多多余的东西,自己的感觉和举动也能更直接及直白地提出。
我尝试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进行断舍离,似做一个小实验,希望从中得到新的感受。在挑选物品舍弃的过程中,心里会有些挣扎,物品的贵重度、以往的用处和意义,都会成为一道门槛,让我处在两难。
实行断舍离后我发现,断舍离竟改变了我的身心;除了家里变得更整洁及容易打理,视觉上简化许多,心里也感到更加放松及愉悦。
山下英子讲解断舍离时提到:“生活上做减法,精神上做加法,人生因此而精彩”;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做减法?网络社交圈就可以。我们常在手机下载各种通讯软件,与用户互加好友,不自觉地越加越多。通过删减不认识的好友,留下常交流或认识的用户,能让我们在空闲中,给自己多一番清静。
华文老师在课堂分享人生哲学时提起了“断舍离”,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通过网络接触到了电子版《断舍离》。书籍中巧妙的词汇和比喻运用,让我了解到山下英子所表达的深意。
对我来说,“舍”不仅仅是扔出或捐出物品,最重要的是舍弃对物品所付出过的情感寄托,和那些使物品变得有意义的种种故事。
我们大多的痛苦都来自欲望,断舍离正是通过舍弃不必要的物品,认真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放下心中的执念。人,真正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
这篇报道比较“形而上”,虽然有写到如何在收拾物品时做到断舍离,不过也同时探讨这一举动后可导致的心理效果,以及如何进行心理上的断舍离,有别于一般访问某个具体实在的主体或概念的报道。
撰写者潆蔚是本身对断舍离产生兴趣并亲自实践后,结合受访者和本身经验体会,写出这篇报道,和一般报道相比可能比较“虚”,却是少有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