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浩瀚的宇宙中有多少个星系吗?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时,看见的只不过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但在星空下的天文学家眼里就不一样了。天文学家的工作并不是诗情画意地在每晚捧着望远镜观望天空,而是拥有丰富的宇宙知识和计算能力,要从行星和数据之中揭开宇宙的奥秘!
星洲日报《学海》雪隆区学生记者专访观测天文学家李启根和天体物理学家丁源森,探讨他们在天文学领域的具体工作,并分享从事这份工作的趣事。
丁源森:时刻保持好奇心 才有乐趣
丁源森毕业于吉隆坡中华独中,2017年毕业自美国哈佛大学,目前担任澳洲国立大学天文系和电脑科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银河系,也就是太阳所在的星系。
他形容星星都像是住在一个“城市”, 宇宙有很多不同的“城市”,太阳住的“城市”叫银河系。他想要了解宇宙大爆炸如何形成星系,简单来说就是了解星星是怎么形成的。
偏向研究人工智能应用
丁源森说,近几年他的研究偏向人工智能和天文的应用。他解释,以前比较落后,观看天象采集数据比较慢,可能每个晚上只可以盯一个星星或一个星系;然而近十多年采集效率变得非常快,一个“曝光”就可能是一千到万个星系,所以几年下来数据量非常庞大。这便需要人工智能帮忙归纳,在浩瀚的数据中找出可以跟进的天体或现象。
丁源森认为,从事科学领域最需要的是时刻保持好奇的心,因为这是漫长的过程,一项研究可能需要花上很多年。在这期间,推动一个人往前的动力是好奇心,因为好奇,才能在繁琐的事情里找到乐趣。
此外,天文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想要了解宇宙,就需要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因此,物理、数学、统计、编程、人工智能、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
天体物理学 涵盖多面又有趣
中学时期的丁源森对天体物理学完全没有概念,也不喜欢物理,只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他在大学时先是选择医学和物理,后来才转系到偏数学和物理的学科。经过一番摸索后,他发现很多物理学科研究的事项会比较专一,然而其中的天体物理学参杂了各个方面,有更多的趣味性并且跟自身的性格比较相符,因此决定走上天体物理学家的道路。
提及他所面对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时,丁源森说:“我没有过不去的坎,我觉得我的人生还是蛮顺利的。学术圈的职位比较稀缺,就像是一个金字塔,你永远都在跟别人竞争,工作压力很大,竞争很强烈啊,然后还要去跟政府申请经费等等。”
对问题勿太纠结 灵感一来就想通
“有些一直纠结两三年都还没想明白的问题,可能突然一个灵光就想通了,这种喜悦是很难和人分享的。”
丁源森也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每年都会遇上一两次的经历──围绕了多年的一个问题,却在吃饭或在街上散步时突然想明白,他就会立即拿出纸和笔进行核算,有时一整天都忘了吃饭,依然欣喜若狂。
天文学出路广 不怕没工作
丁源森表示,21世纪是一个数据建模的时代,所以从事天文学行业非常合时宜。选择天文学,其实并不需要担心出路,因为天文的未来出路大多很广,求职并不是问题。
他有很多同学就算没从事天文工作,也都能转行,收入也不菲。许多行业也与天文学有关联。比如说股市,就是用大数据做成数学模型,以理解股票的走势;在谷歌工作,可使用天文工具,把很多数据整合起来做分析。
“所以说天体研究是一个‘通才’教育。”他鼓励学生如果对天文学感兴趣,可以放胆选择,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到过近20国家研究 认识新友
丁源森在工作上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生活状态。他在近10年至少到过20个国家,大约50座城市。有些天文望远镜建设在沙漠或高山,一般人很难去到的地方。他因此经常有机会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看看,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可以和他们聊各种不同的话题,和渺小的人类畅谈这宇宙的庞大。他认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李启根: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很幸福
李启根于吉隆坡长大,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他也曾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MPIA)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年38岁的李启根,现于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自创技术测量氢气吸收量
李启根专于研究宇宙气体和星系的分布,也是一名勘测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他使用自创的红移层析技术来测量类星体前景氢气的吸收量,以探测出宇宙的三维物质分布。
“我觉得研究天体的工作中,有90%的时间是辛苦及感到挫折的,但10%的时间有很大的满足感。”
李启根表示,当一名天文学家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发现到别人还未证实的事情,比方说在进行测绘宇宙气体和星系结构,再整理好所得的数据后,自己就是第一个得到这些数据的人,这带给他很大的满足感。
从小对航空科幻感兴趣
李启根自小对地图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上了中学就对科幻和航空产生兴趣。念大学时因机缘巧合和教授一起做了一次研究后,就被天文知识深深吸引。
李启根指出,天文学家该具备的特质中,有好奇心、批判性思维等。在就读学士及博士课程时,数学和物理知识是重要的条件之一。此外,还有一个李启根起初也未曾想过的条件──写作能力!因为研究期间需要自述提案,所以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当然,在日常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可或缺。
“念博士的时候很辛苦,有时会怀疑自己能做到吗?”李启根认为最大的挑战便是自我怀疑,“偶尔会因为看见别人的成就比自己多,而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然而,他还是觉得研究很有趣,做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件幸福的事。
曾到各国观测星空 交友
李启根曾到夏威夷、澳洲等国家进行望远镜观测。他觉得在黑夜里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是一个很感动的时刻,并且若在观测过程中得到好数据,更让人振奋。他说,若不是疫情的影响,天文学家会经常举行会议,讨论新的发现和发展,这也是个交友的好机会。
多发挥才能 勿太执着于成绩
李启根鼓励马来西亚的学生要多发挥自己的才能,无论是在课内课外。他也透露,自己并非全科甲等的学生,中学时期他很贪玩。因此他认为学校成绩并不一定直接决定个人的未来。在他看来,虽然中学的考试是必要的,但是学生无需太执着于成绩和分数。
李启根觉得天文学就像是一种艺术,这是因为人们从很久以前就会仰望星空,看着天上的星星,对外太空未知的一切充满着浓烈的好奇心,并且有着想要去探索的渴望。他也提及天文学是最原始的科学,如今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发展,也促成了大量的数据科学,应用在天文学的领域里。
/学记心得:
坚持又不服输的精神 值得学习
宇宙,一个充满未知的空间。所有人都在它的笼罩下生活着;所有人对宇宙都存在着一个未知的念想。往往人类都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
可是,有一群人却正在研究这片宇宙,让我们对宇宙有着更深的了解。他们默默地付出,慢慢地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虽然他们曾面临挫折、失败,可是他们从来都不放弃,坚持到底,直到成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正在帮人类打开一个全新的道路,让我们看向宽广的世界。那一群人便是天文学家,他们有着对宇宙的好奇,对宇宙的兴趣。为了发现除了八大行星以外的星球,更是想要发现除了银河系以外的星系,他们付出许多心血。天文学家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学记负责人的话:
解锁天文学家另一面 很有意思
疫情阻止不了学记去探讨他们喜欢的课题。这篇专题,学记没有着墨太多天文学家的工作,反而让读者看到天文学家的另一面。非常感谢2名受访者愿意受访!在此也提醒学记们,采访前要阅读更多的资料,这样比较容易跟受访者聊天,写起专题来也更能深入 。
指导/雪隆区学记负责人蔡瀞贤
联合报道/雪隆区学记:林经哲(B35008 巴生光华国民型中学)、侯佳榆 (B35009 巴生兴华中学)、林洁昀 (B35010 巴生兴华中学)、蔡佩颖(B35011巴生兴华中学)、洪春燕(B35014巴生兴华中学)、林达彦(B35015 巴生兴华中学)、洪可盈 (B35016 巴生兴华中学)、张晶莹 (B35061 巴生兴华中学)、卢怡廷 (B35012哥打哥文宁国中)、黄愉能(B35017巴生拉惹查莉娜女中)、李建澔(B35018梳邦再也滨海国中)、郭伟豪(B35091万津美以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