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2-03-13 11:27:05 
冬奥花样滑冰赛虽败犹荣 羽生结弦挑战极限赢喝彩
年轻人

羽生结弦的“封神之作”《阴阳师》。
羽生结弦的“封神之作”《阴阳师》。

羽生结弦是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
羽生结弦是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

PK2266 锺佳慧 万里望升旗山中学

(怡保讯)随着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落幕,日本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的名字被全世界记住。虽然他与冠亚季军无缘,但他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赢得了全场的喝彩。

羽生结弦首次展露锋芒是在他17岁那年获得全日冠军,紧接19岁时夺得索契冬奥会冠军,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随后便成长为花滑界的“大魔王”,不仅成为花样滑冰历史上超级全满贯第一人,还曾19次打破世界记录,荣获国际滑联2019-2020赛季最有价值运动员。

羽生结弦赛后召开个人发布会,表示自己还会继续挑战4A。
羽生结弦赛后召开个人发布会,表示自己还会继续挑战4A。

冬奥首次出现4A动作

在冬奥会赛场上完成真正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动作一直是羽生结弦的目标。4A是花样滑冰6种跳跃动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是突破人体的极限,除了挪威选手阿克塞尔曾在1882年完成,历史上还没有花样滑冰选手在比赛中成功跳出4A,但羽生结弦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迎难而上,这是4A首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上。

虽然他未能成功,在挑战这个跳跃动作时两度摔倒在冰面,但这是4A这个动作首次出现在了冬奥会的裁判打分表上。

羽生结弦创造了历史,拼尽全力也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他对花样滑冰的追求已经不限于几次夺冠,而是要超越所有人,追求绝对的极致。他体现出了真正的奥运精神,尽管无法得到好的名次,但永不言弃和不断挑战以及突破自我,值得被众人敬佩和学习。

他在赛后说:“我真的觉得我已经尽力了。很明显,相比之前的比赛我跳得更好。虽然还会觉得就差一点了,但是那个就是我的全部了吧。还有,我知道在比赛上是不可以失误的,那样的话是无法赢得比赛的。但是就是因为开头的两次失误,才会有了天与地的故事。”

中国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陈滢曾经这么点评羽生结弦:“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这段话至今仍让无数人为之触动,常年的训练在羽生结弦身上落下了不少伤痛,但他永不屈服,因为热爱,他不会停下对花样滑冰的追求。冰不会讨厌热爱它的孩子,羽生结弦则是冰面上随着音乐翩跹起舞的精灵。

羽生结弦的笑容超治愈,让网友直呼:太可爱了吧!
羽生结弦的笑容超治愈,让网友直呼:太可爱了吧!

陈慧淋:永不放弃的精神

陈慧淋
陈慧淋

陈慧淋(17岁,万里望升旗山中学)表示,羽生结弦已经尽他所能,尽管训练时意外弄伤脚踝,却依旧想着要把自己的全部发挥出来给观众;众所周知4A是跳跃里最难的,他的教练曾说过4A摔倒的撞击力堪比一场车祸的撞击力,而羽生结弦在无限的训练中已经承受这种撞击力千多次了,但他不曾放弃。

她笑言,之前她是没接触过花滑的,可以说是羽生结弦让她认识了花滑;在看过了他几年以来的比赛,她被他的精神打动到了,其中一次采访中他说“我已经没有韧带可以断了”,可以看出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已经伤病缠身,但是他还是要继续滑下去,在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里吃着止痛药也决意上场比赛,对羽生结弦而言花滑就是他的一切。

“认识柚子后,他让我知道了努力是不会白费的,也让我更有动力去学习。这是因为在他小时候开始就兼顾学业和花滑,从来不会因为花滑而落下学习,最后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以普通学生的身份考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我很庆幸在他在役时期知道他,借用央视解说员陈滢的那句‘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感谢羽生结弦为花滑界所做的一切!”

锺佳仪:花样滑冰的传奇

锺佳仪
锺佳仪

锺佳仪(13岁,万里望万华一校)表示,通过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她认识了羽生结弦,虽然他并未获奖,但这不意味着他失败了,至今从未有选手真正完成4A,对于众多人来说他已经是传奇,体育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坦言,当她深入了解羽生结弦时,她惊讶地发现他曾被诊断患有哮喘,可从未选择放弃,反而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与时间才成就如今的“冰上贵公子”。

“羽生结弦让我知道只要更加努力地奔向梦想,终有一天会成功,就算途中遇到的困难再多,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终会克服!”

徐晓盈:付出终有回报

徐晓盈
徐晓盈

徐晓盈(17岁,昆仑喇叭中学)表示,羽生结弦在这一次的冬奥会虽没获奖,但在赛场上他跳出的4A被裁判以4A的规格打分,算是完成了他的目标,是一次很棒的自我挑战。

她说,据了解羽生结弦以前曾受到语言上的伤害,但他没因此放弃花滑,坚持的精神让她很感动。她喜欢羽生结弦说过的这句话:“不仅是超越对手,还要超越自己”。

“要达到自己定的目标就要付出自己所拥有的,最后得到的回报不一定是100%,但也是值得的。”

作者 : 锺佳慧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