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2-08-28 15:47:30 
一人有一个故事 我与友族美好小时光
年轻人

张集阳(右起)、何宇弦和也士文古玛的外出合照。
张集阳(右起)、何宇弦和也士文古玛的外出合照。

指导/霹雳区学记负责人麦肖剑

报道/霹雳区学记:

PK2164 严健嘉 万里望升旗山中学

我国是个多元种族、语言、文化、宗教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各族不分你我,共同汇聚形成了丰富的风土民情。

异族之间通婚、欢庆佳节已是常态,坊间邻里友人的互访,亦已成为大马一道美丽的风景。大家和睦相处,互相接纳,且不排斥地融入彼此的生活,甚至成为彼此最要好的朋友。那一段与异族友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永远珍藏,一起来看看他们与友族的故事吧!

刘嘉玲(右)与友族朋友一同参与MFLS,离别前不忘拍照留念。
刘嘉玲(右)与友族朋友一同参与MFLS,离别前不忘拍照留念。

刘嘉玲(18岁,怡保育才华中):


父母不同种族通晓数语

“我的爸爸是马来西亚华裔,妈妈是印尼人,因此我通晓几种语言,包括印尼语、马来语以及华语,只是我的印尼语没有马来语说得流利。我本身就读华校,在学校结识了不同种族的朋友,平常都以马来语或华语交谈。”

“我曾与友族一起参与为期10天9夜的国家未来领袖学校(MFLS)营会,在那里我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各族朋友相识,大家同心协力完成教练给予的任务及活动。若时间可以倒流,我想回到那10天,享受那美好的时光。”

“只要用心与友族相处,增进彼此的了解,相信可以学习到对方的语言特色、风俗习惯以及节日的禁忌。”

生日有好友们陪在身边,一点都不孤单!
生日有好友们陪在身边,一点都不孤单!

何宇弦(18岁,怡保三德华中):


上课迟到牵起友族情

“中三那年,因迟进课室,我、张集阳和也士文古玛误打误撞坐到了一起,大家都热爱足球,慢慢地也更了解彼此,并成为了好友。”

“我们都用各种各样的语言交流,包括国英华语、印度语、些许的广东话和客家话。日常聊天话题除了与足球有关以外,也会经常吐槽一些生活趣事,甚至聊音乐话题。我和集阳就是通过也士文古玛,才懂得享受印度歌曲的特色;相反的,也士文古玛亦是一样。”

“平常踢球后,我们会前往嘛嘛档或是茶餐室用餐,每逢佳节也会上门拜访,共同欢庆。与也士文古玛成为异族好友,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大家放下彼此的差异,成为无所不谈的好友,完美地诠释了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

陆虹年(后)与友族朋友开心合照,三大民族同框的画面十分融洽。
陆虹年(后)与友族朋友开心合照,三大民族同框的画面十分融洽。

陆虹年(32岁,安亲班老师):


华巫印朋友共同反映问题

“在大学念书时,我认识了一名马来朋友和印裔朋友,彼此之间感情挺好的,交流都以国语和英语为主。”

“我们在大学修的是理科教育系,当时理科教育系是属于理科院的,但是理科院在安排课程时间表这方面,很少顾及理科教育的学生,所以经常发生课程时间重叠。我们3人都担心这会使我们延迟毕业,所以带头找到学院的管理层反映问题,还去见副院长申请更换课程时间表。最后,我们都成功毕业了。”

“虽然各族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可以做到不分肤色去交朋友的。”

纳文德伦(后排左二)与同班同学的合照。
纳文德伦(后排左二)与同班同学的合照。

纳文德伦(18岁,万里望升旗山中学):


感恩结交各族朋友

“我毕业于淡米尔华小,升上中学那年才首次接触到不同种族的朋友。当时我不敢主动上前与他们交友,后来大家相处一段时间后,才慢慢互相了解和熟悉起来。说实话,我很感恩可以结交像他们这样的朋友。”

“中学生涯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很特别,因为我从友族朋友那里学到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如与大家一起克服障碍和问题以及积极面对生活。”

“我曾经参与的友族活动是学校举办的春节庆典,却不曾到友族朋友的家拜访。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有机会上门拜访,与他们一起庆祝节日,学习他们的传统文化。”

林翠婵(后排一)多年前到印裔同胞家拜年时留下的一张合照。
林翠婵(后排一)多年前到印裔同胞家拜年时留下的一张合照。

林翠婵(49岁,文员):


小车祸见证友族情

“很多年前一场小事故,让我体验到了友族情的珍贵,那位素不相识的锡克同胞在我身处危急关头时出手相助,可惜我还未来得及向他致谢,他就离开现场了。”

“当时我骑着摩哆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被一辆奔驰的汽车撞了个正着,司机闯祸后逃离现场,周围的人见状不分你我、同心协力地给予我安慰和帮助。在我还未回过神来,眼前就出现一位锡克同胞,他带着司机回来向我致歉,后来我才得知是他对该名司机穷追不舍,才成功把司机逮住了。”

“身为马来西亚人,我倍感骄傲,各族人民多年来互相尊重、彼此谅解,这多元文化和宗教的共存共荣,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多元社会特色。”

娜芝哈(第三排右一)在小学时期与友族同学的合照,十分有纪念价值。
娜芝哈(第三排右一)在小学时期与友族同学的合照,十分有纪念价值。

娜芝哈(18岁,新芒魏国中):


不分你我共庆佳节

“我对华语深感好奇,于是从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都是报读华校。因长期与华裔朋友接触及交流,所以我通晓华文,与朋友也用华语聊天,不过可惜后来就读的是马来校,比较少同学懂得说华语,加上家人也不懂,渐渐的我也很少使用华文了。”

“以前在学校,我经常与友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上下课;华裔同胞庆祝农历新年和中秋节的时候,我也受邀请一同庆祝。对我来说,认识各族同胞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我参与友族的节日后,可更加了解彼此之间的传统文化。”

古玛丽(后排左二)在中学时期与友族朋友相约外出,其乐融融。
古玛丽(后排左二)在中学时期与友族朋友相约外出,其乐融融。

古玛丽(36岁,品质管理员):


报读华校乐学华文

“中学时期父母便把我送到华校就读,目的是让我学习多种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华语来交谈。在学校,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华裔同胞,我们一起玩曲棍球,偶尔也一起相约出外。”

“记得有一年生日,我的友族同事在我们工作的地方为我送上生日惊喜,当时我惊讶得很,那是一个难忘的回忆,也感到很幸运拥有一群这么要好的同事。偶尔我也会烹饪一些印度美食与同事们分享,为工作日常增添一丝乐趣。每逢佳节,我和同事们都会互相上门拜访,共同欢庆节日。”

【学记感言】

我之所以想到这个主题,是因为我本身也有一位很要好的印裔朋友,原本盼着可以一起毕业,只可惜在最后一年的中学生涯,她转学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常接触各族同胞,大家可以放下彼此的差异,用心牵起友谊之情,和睦共处,是一件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情。

马来西亚之所以美,就在于各族之间的不同,多元民族和谐共处,更有着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拥抱多元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希望友族情代代相传,永不断绝。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