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秦伊/吉隆坡坤成中学;学记编号:B37072
你是否有发现,在“网上冲浪”时,如果表现出对一个题材感兴趣,大数据就会不断推送相似的内容?举个例子,我们在浏览短视频时,点赞了韩国流行类型的视频,那么马上就会被推送更多韩流类的短视频,继续观看后,相同类型的短视频会不断推送,陷入了一种循环。不仅仅是短视频,购物软件、广告、社交媒体等等,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006 年,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教授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人类社会存在一种“信息茧房”现象。他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网络的传播模式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久而久之人们接触的信息就越来越局限,越来越窄,就像蚕吐出来的丝一样,细细密密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最终像一个蚕宝宝一样被桎梏在“信息茧房”内,失去对其他不同事物的了解能力和接触机会。
简单来说,网络传播会针对一个人的偏好来推送他感兴趣的事物,让他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事物,从而加强他对这个事物的偏好。这样一来,他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那我们要如何避免信息茧房?
我们可以对所有观点都保持开放的态度,接纳不同的立场。可以先列出自己的立场上的观点,再换位思考,想想其他立场会有什么样的观点,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们也需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不一味相信所看到的信息。对于网络上网友或博主的看法,不偏信、偏听,养成独立深入思考的习惯,产生自己的观点。
其实,任何科学技术都必定会有利与弊。就以近期风靡的“ChatGPT”来说,它的好处是,它完美符合一个“搜索引擎”的作用,我们只需要提出问题,就能直接获得答案。不同于其他搜索引擎,它们会给出所有数据,需要我们直接筛选重点。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它是机器学习模型,只能根据训练过的数据生成响应。这意味着它可能并不总是提供有关某些主题的准确或完整信息,有些数据类的信息还会存在偏差。网络大数据算法也一样,它只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不断推送大众偏好的事物,所以我们需要意识到,科技只是一种工具,理性使用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噢!中学》专栏公开给各校的中学生投稿。写与中学生有关的时事评论,比如针对考试制度、教育制度、校园霸凌、家庭生活等,说说你对这些课题的看法。字数约500 字。有稿费。投稿电邮:[email protected]。(投稿者记得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中英文姓名、I.C. 号码、地址、电话号码、电邮、银行户口和所属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