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传统音乐、华族历史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华乐奏出的,是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丰富的民族色彩与内涵。
但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一辈对于华乐的认知已越来越少,导致华乐逐渐被没落,逐渐被边缘化。
然而,佛总淡边支会却在这华乐逐渐被遗忘的年代里,扮演了传承的角色。踏进佛教会便可听到各种传统乐器悠扬的声音,常会看到学员手上拿着各样传统乐器,而老师则在一旁给予指导。
前身为培智校友会华乐团
佛总淡边支会华乐团成立于2001年,距离现在已有17年之久,乐团创办人为黄松生、吴多伍及胡侠锦等人。他们当初成立乐团的宗旨,是为了推广现今年轻人对华人传统乐器的认识,以免这流传多年的文化失传,并希望以此鼓励下一代积极参与传承华乐。
据了解,佛总淡边支会的华乐团起源于培智华小,当时的华乐团名为培智校友会华乐团,于1976年成立。
后来因人数逐渐减少,导致华乐团只经历了两年便解散;直到2001年,华乐团才再次在佛总淡边支会建立起来。
乐团平时练习时间为星期一和星期五晚上8至10时,乐器可分为:敲、吹、弹及拉4种,而其中的乐器有二胡、琵琶、中阮、木鱼及大鼓等。
华乐团现有的乐器,有一部分就来自培智华小,另有一些乐器则是从真光道堂二手购买。
赖兆炀:经费不足学生少
赖兆炀现为华乐团团长,而钟贵耀则是副团长。赖兆炀受访时坦诚,乐团成员人数一年不如一年,从当初的50多人直到现今只有30多人。
“一开始报名者甚多,学生就占了一大部分,乐龄者只有数名。后来因课业繁重,许多学生因此而停止学习,由剩余的乐龄者作为华乐团的基础,抱着发扬传统华乐的心,继续招收新生。”
他说,华乐团如今面对的问题是经费不足,加上学生人数少,收费又很便宜,即使有为一些活动表演,但仍入不敷出。现今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比起中国传统乐器,崇洋的文化使西方乐器更吸引年轻人。
无论如何,赖兆炀还是抱有希望,期盼华乐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陈冠荣接指挥官棒子
华乐团早期的导师为苏文金,来自柔佛麻坡,而副导师是黄松生。后来因为苏文金年纪渐长,便没再继续领导该华乐团。
陈冠荣在团长诚恳的邀请下,接过佛总华乐团的指挥官棒子。陈冠荣来自淡边,在这里担任指挥已有5年多。他是在2008年通过朋友开始接触华乐,擅长二胡与敲击,其他乐器也略懂。陈冠荣曾在普罗士邦国民型中学担任华乐团指挥老师,2013年才来到佛总华乐团担任指挥。
林敬杰:华乐是一门艺术
华乐团的学员林敬杰(19岁)指出,他接触华乐已有4年,主要学习敲击乐,而当初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才加入佛总华乐团,并觉得华乐能在自己的音乐学习方面带来好处。
“我的家人也支持我学习华乐,我认为,华乐是一门艺术,所以希望能将这文化推广给更多人认识,让更多人了解华乐并不逊色于西方音乐。”
诺爱妮:与儿子一起学华乐
除了华裔,友族同胞也对华乐感兴趣,在佛总淡边支会就有一名巫裔妈妈诺爱妮,为了让自己的2名儿子能更好地学习华语和传统乐器,而来到华乐团学习。
她与她的2名儿子分别学习中阮、二胡和笛子,而她非常感谢华乐团给予她机会与其他族群一同学习属于华族的传统音乐。
“我也希望自己能继续学习,并希望华乐团能发扬光大。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乐也不限制于只有华人能够 学习,我们应该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
学记感言
蔡正弦:盼举办更多华乐活动
我觉得我国应该多推广华乐,举办多点类似活动和讲座。我国青少年对华人传统音乐的了解已不如从前,比起西方音乐,华乐越来越受到冷落。身为华人的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钟宏松:应捍卫祖传文化
时代的变迁导致传统文化不被重视,我国华裔应该捍卫祖先流传下来给我们的传统文化,避免后代将之遗忘,导致这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华乐走向没落。
赖依霓:学华乐须有耐心
身为佛总华乐团的一员,我对华乐有着浓厚兴趣。我所学的乐器是琵琶,也曾经给予一些新学员指导,但许多新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都坚持不了太久。学习华乐需要有耐心才能了解到其中的精髓。华乐是我们应该推广的其中一项文化,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应该要继续学习,才不会让它失去价值。
叶瑞琦:应鼓励孩子学华乐
华乐代表了华人的文化,应该世代相传,在佛总的华乐团不仅可以学会各种传统乐器,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认识更多人。现今,华乐逐渐没落,许多人对华乐的认知越来越少,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加有关华乐组织或社团,让孩子能深入了解。
(策划 / 森州区学记负责人黄翠娴
联合报道:N1972 赖依霓(淡边东姑赛依吐鲁斯中学)、N1974 叶瑞琦(淡边东姑赛依吐鲁斯中学)、N1971 钟宏松(淡边东姑赛依吐鲁斯中学)、N2003 蔡正弦(波德申拉惹朱玛安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