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06:30:00 
年轻人/从没球拍到升为教练 郑锦威一生献羽球
季度最佳报道




郑锦威看起来像是“魔鬼教练”,但也讲情理。他认为什么都能输,就是信心不能输,而教练本身必须拥有笃定的信念,才能说服球员。
(图:星洲日报)

训练时看似不拘言笑的郑教练,看到小小学员时也露出慈爱一面。(图:星洲日报)

    郑锦威从小生长在和丰,父亲为厂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境不富裕的他,12岁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羽球赛时,连球拍都没有,还得向人借。

    对羽球兴趣浓厚的他,常在放学后约好朋友,回家冲凉吃饭后到学校球场一同打球;但有时球场被其他人使用,久等不果,唯有再到其他地方找球场。有时约好的朋友临时放飞机,就一个人傻傻地在太阳底下,倚着脚踏车等候。

    这样一个小伙子后来被吸纳进霹雳州队,再进入国家队,成为大马著名双打好手,再到后来,成为双打教练,曾执教过古健杰与陈文宏、李万华与钟腾福等选手,目前在李宗伟羽球学院担任总教练。
盼从小埠发掘好苗子

    当上教练后,郑锦威没忘记自己是来自小埠的孩子。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不同地方尤其是小埠,发掘更多好苗子,栽培更多人才,同时也希望能培养更多羽球教练,提升国内整体羽球水平。

清寒的小埠子弟,他则希望可为他们提供奖学金,让他们和他当年一样,纵使家境不富裕,也能坚持到出头天:“如果有天分,为什么不栽培他们,而白白错失?”

    求学时期,郑锦威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套句他的话,是“游走于合格边缘”,然而他深信,学术表现的优劣不能定夺一个人未来的路。

    他一开始对足球与羽球萌生兴趣,当时学校足球队不缺尖子球员,他得不到教练的赏识,偶然一天看电视节目时正好看到羽球节目,想想羽球也不错,便转移重心,专注于羽球。

到离家逾十里球场练球
    但在一般的乡区何来正规的羽球训练?即便如此,他凭着一颗热爱羽球的心,每日放学后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到离家十几里的学校球场,与友人结伴练球。

他笑言,那段被汗水溅湿后背随后又被风吹干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然而有些朋友吃不了苦头,中途放弃。

态度就是成败关键
    肯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这句话在郑锦威的身上得到了认证。在求学期间,李福和教练来到学校,问大家是否愿意参加羽球训练,得知不收费后,郑锦威心中那团火似乎在一瞬间被燃起,领起球拍便踏进了羽球场。

一次他无故缺席,以为偶尔的松懈并不碍事,“那一次教练真的很生气”,说到此处,他突然严肃起来。

18岁入国家队“大器晚成”
    李福和教练已去世,对郑锦威来说,李老师就是他的羽球启蒙教练,除了他,也带出同样来自霹雳州的前国家双打好手李万华;李教练让他省悟,要把球练好,自身的态度就是成败关键。

1994年,年仅18岁的郑锦威一路过关斩将,闯进霹雳州州级赛。翌年,国家队招收有潜能的球员,他成功进入,虽然以他的年龄来说,算是“大器晚成”。

    国家队的训练艰苦得很,早上6时起身,热身及早餐后,换衣锻炼至下午1时,午餐,下午3时或4时再继续训练至晚上7时。郑锦威笑说,连晚上睡觉时,宿舍的转扇3人共吹,风扇转到哪吹到哪,吹到手吹不到脚。

那段时间的辛苦,加上面对比赛输了的压力,他曾想过放弃。但他告诉自己:已经辛苦了这么久,再试试吧!于是再加把劲练习,多看、多问。教练察觉他的认真,更有冲劲去带领他、培训他。

    2003年,他成功闯进东南亚运动会羽球男双决赛,比赛中一度领先,最后却与冠军擦肩而过。那一次的失利,令他失落了好一阵子,也使他得到了启发:冠军与亚军的际遇截然不同!

    “大家只会问冠军是谁,不会问亚军,因此我常和球员说:既然已经进到决赛这么辛苦,就一定要拿冠军!”

球员间须良好沟通
    从球员身份过渡到教练,促使郑锦威站在不同角度思考事情:“教练的角色很重要,一个有信心的教练,才能培养出有自信的球员。”

    这些年,郑锦威带领过的团队甚多,包括我国著名男双组合古健杰与陈文宏、女双温可微与许嘉雯等。

    双打球员之间免不了产生摩擦,教练该如何化解?郑锦威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思想因人而异,因此有摩擦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球员之间必须拥有良好的沟通,否则技术再好也会输球,输球后可能会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伤了和气,也毁了一个团队的团魂──默契。这时候教练应该适度给予球员们鼓励,切勿施加过多压力。

    看起来像是“魔鬼教练”的郑锦威,也是讲情理之人。他表示,输了比赛没关系,只要心中那团火没被浇熄,就会有一万个坚持下去的动力,相较于沮丧失落,他认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弱点,会来得更具意义。

    “什么都能输,就是信心不能输;如果没有信心,如何战斗?打下去就没意思。”

郑锦威正为学员灌输正确的打球技巧,态度认真严肃。(图:星洲日报)

感激美都眼镜店资助

    郑锦威在逐梦路上曾受过社会人士的恩惠,在他代表学校出赛时期,无能力购置较为优质的球衣及运动器材,当时得到和丰的美都眼镜店资助,让他心存感激至今。

他指出,许多小埠的小孩都具有天分,但无人发掘,他本身甚至拿督李宗伟,都是来自小埠,如果没有教练,他就不会有今天,因此如何培养兴趣、栽培更多人才,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被吸收进国家队的都是精英,一来人数还不够多,二来这些精英已经是会打球之人,最终都是会去国家队的,但若培养出更多有潜质的球手,有了竞争,水准才会进一步提升。”

    他指出,现在教练也缺乏,因此培训球员的同时也应着重于教练的培训,才能长久维持羽球的水平。他本身在国家队里学到的东西,也很乐于与有兴趣担任教练者分享。

    今年42岁的他回想当初,曾有人问他:“打球难道可以过日子吗?”他就是喜欢打球,坚持到底,打了二十多年;现在一些当初曾打球、后来放弃的朋友说他“你就好啦”,他回说:“你也可以的,只是当初你不够坚持!”

郑锦威小档案

1988-1995 霹雳州选手

1996-2003 马来西亚国家队双打球员

2004-2017 马来西亚国家队教练

2017至今 李宗伟羽球学院总教练

荣誉榜

1999 香港羽球公开赛 季军

2000 波特兰羽球公开赛 冠军

2000 汤杯 亚军

2001 马来西亚羽球公开赛 亚军

2001 新加坡羽球公开赛 亚军

2002 共和联邦运动会 亚军

2003 东南亚运动会 亚军

曾培训球员

男单球员:梁峻豪、詹俊为、沉锋豪

男双球员:古健杰、陈文宏、李万华、钟腾福、陈重名、邹俊英、云天豪、颜德财、凌文辉、陈蔚强、吴蔚升、查基利、法鲁兹祖安

女双球员:温可微、许嘉雯、林芸如、吴柳莹、艾美丽雅


郑锦威(左二)与邹俊英(左一)在2003年东运会搭档,夺得亚军后的合照,右起是李万华和钟腾福。(图:星洲日报)
郑锦威的心愿之一,是培养出更多有潜质的球手,有了竞争,国内整体羽球水准才会进一步提升。(图:星洲日报)
学员汗洒球场,刻苦接受训练。(图:星洲日报)
采访小组在采访结束后与郑锦威教练(左三)合照。左起是陈慷瑜、丁雅诗,右起是黄恺敬、赖顺怡、梁楚霖。


(学生记者 专题报道|策划/霹雳区学记负责人麦肖剑|联合报道/霹雳区学记:陈慷瑜 PK1858 万里望升旗山中学 、丁雅诗 PK1863 打昔路国中 、赖顺怡 PK1881 华都牙也德修女中 、梁楚霖 PK1882 华都牙也德修女中、黄恺敬 PK1884 育群国民型中学 )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