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06:20:00 
蔡文和:机器无法取代传统手艺‧耐心+经验 编出好藤品
年轻人专题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29155238892.JPG
访问结束后,柔佛州学记负责人林添喜(左起)与赖亚美、蔡文和及柔州学记队拿着藤造物作品一起合照。


对于人们而言,藤厂业是个夕阳工业;但在源春藤厂负责人蔡文和眼里,并非如此。

柔佛新邦令金源春藤厂是由蔡文和的姑丈郑亚富(85岁)传承下来的。蔡文和的姑丈因经济上的问题,将藤厂转让给他的父母。从那时便由蔡文和的父母接管藤厂,而他也开始对制作藤产生浓厚的兴趣。

蔡文和的母亲赖亚美(78岁)也在藤厂帮忙制作藤造物,是藤厂上一代的负责人。

近几年,藤的价格都在慢慢上涨,但为了制作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藤造物,蔡老板依然坚持使用品质好的藤。

蔡老板也曾批发藤造物到吉隆坡、新加坡以及彭亨。他也为了不让藤业被现今社会淘汰,便将藤厂当做副业,同时靠着其他生意去维持藤厂的生计。

他多年坚持纯手工,是因为他坚信传统手艺是无法被机器替代的。

他说:“机器是人制造出来的,所以人比机器更加厉害。制藤跟制碳面包的理念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耐心和经验才能制造出好的物品。”

蔡文和在接受星洲日报柔佛州学生记者队访问时指出,他不认同有夕阳工业的存在。

加入新元素经营藤厂

“工业没有夕阳,重要的是人的观念,人要如何把它做起来并将它重生。”

为了让藤业复新,蔡文和想加入新的元素继续经营,因此他想寻找有兴趣于藤业的人来替他完成。他想把藤厂转化为教课类,比如让学生或年轻人到藤厂参观,并学习制作藤的手工艺品,让到访者体验制作藤的乐趣。

盼有热忱年轻人来拜师

现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都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因此很少年轻人愿意从事需要劳力的工作。然而,制藤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很长的时间学习,还需要从中摸索技巧以及乐趣。因此蔡老板将藤厂开放给对藤造物有兴趣且有热忱的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

学记们访问藤厂前任负责人——蔡文和的母亲赖亚美。她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所以父亲将她的姐妹们都卖掉。由于父亲不舍得她,便把她送去蔡家让蔡家领养。长大后,她便成为了蔡家的媳妇。

她曾经从事各种苦力工作,例如养猪、种菜、割橡胶、收割黄梨等。当时这间藤厂也没有那么多的藤造物以及员工,她的父亲知道后就立刻载了几位学生来学习制藤,帮忙藤厂起死回生。之后员工的数量也达到50名左右。

学记感想:不屈不饶精神值得学习

我们采访了蔡文和之后,领悟到了心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心态不正确,那做什么事情都会变成很难。相反的,如果心态正确,做什么事都会轻松起来。

蔡文和热爱这个行业,他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访问中,我们也明白了制造出一个好的藤造物,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和时间。而出来的成品既特别且精致。

学记负责人林添喜感言:
坚持一份行业不简单

当我和学记来到源春藤业准备采访时,看见员工坐在矮凳子上,亲手制着藤造物,完美无瑕,坚固耐用。

无论是大篮子还是小篮子,都整整齐齐地堆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发货出去。我把这些藤造物看作艺术品,心想着:“坚持一份行业不简单,但能坚守至今,已经是件很伟大的事。”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26025238890.JPG
学记队访问蔡文和(60岁),谈谈对于藤厂的未来展望。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31185238895.JPG
蔡文和正在检查甫运抵的藤。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32115238896.JPG
蔡文和拿着“迷你猪笼”,十分满意自家的成品。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36335238898.JPG
学记队坐在这些藤造物上,显示该藤制品稳固实用。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26185238891.JPG
热情的学记队拿着藤制的盾牌来拍照打卡。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30245238894.JPG
藤厂工人正细心教导学记如何制作藤造物。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29155238893.JPG
用小刀将藤条切开一半,以制作藤筐之用。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33835238897.JPG
这是用来盛装黄梨的藤萝。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36335238899.JPG
完成后的长箩,人称“猪笼”,早已叠高高等待出货。


3078CLL2019-09-1815687861025865238889.JPG
赖亚美(78岁)以双手不停来回折着藤条,以编织不同款式的藤造物。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