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9:37:46 
黎紫书分享写作历程 新民独中办文学讲座
校园报导

 


黎紫书说,写作是她最大的存在价值。
黎紫书说,写作是她最大的存在价值。


(双溪大年新民独中 甘宇翔(PA2061)报道)

(双溪大年)双溪大年新民独中联合有人出版社和台湾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日前联办《小说如何杀人》文学讲座,邀请马华代表作家黎紫书,通过ZOOM平台,与大家分享她的写作历程与文学观。

 有关活动吸引约500人参与,包括有人出版社社长曾翎龙、台湾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代表王慈忆、台湾师大附中老师、台湾彰化国中老师、马华作家陈政欣等。

 来自怡保的黎紫书(原名林宝玲)在20多岁时,便多次获得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华文文学奖——花踪文学奖,更是该奖创办以来获奖最多次的作家,之后陆续获得台湾的联合报文学奖和时报文学奖,逐渐在华人地区获得广泛重视,台湾出版人詹宏志将她誉为“梦幻作家”。

 《流俗地》是黎紫书刚出版的新书,同时也是她的第2部长篇小说,虽然如此,她在讲座上分享,她本身其实不适合写长篇小说。

 “每当写长篇小说时,身体就会毫无预警的生病,让我感觉非常痛苦。”

 她说,当她写《流俗地》时,也犹豫着是否该把小说写完,最后她还是靠坚持及意志力,把小说完成了。

 “尽管在写长篇小说时,身体上感觉很痛苦,但心灵获得很大的满足感。每当完成一个作品时,拿起来看看,都会感到非常自豪。”

 她说,《流俗地》讲述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探讨马来西亚社会华人的命运。

 书中以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为各个角色穿针引线,每一短篇看似独立却又连续,这些小人物在生命狂流里载浮载沉、薄凉活着、无声老去。

 黎紫书说,她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旅居各地的见闻,融入了小说当中。


《小说如何杀人》吸引许多学生参加。
《小说如何杀人》吸引许多学生参加。


读者会有深刻印象
小说常安排死亡情节

讲座会上,有学生提问,黎紫书的文章,为何总是有杀人的情节?

黎紫书答说,在小说中失去一个性命,给读者带来的感觉是特别强烈的,因此死了一个人,读者会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她常在小说内安排死亡情节。

 她认为“死亡”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她也能借此机会,在写作里,与大家分享如何面对生死的议题。

她也说,人生中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值得高兴,而写作正是她最大的存在价值。

 “写作能够为世界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我庆幸本身充满对文学的喜爱,我在中学时期,就认为写作是我一生中必须做的事。”

阅读不在于数量
害怕被要求推荐书籍

虽然身为作家,但黎紫书坦言,她害怕人家要求她写作,或要她推荐非读不可的书籍,在这些方面,她通常会让人失望。

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错过书籍,阅读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从书籍中领悟到的内容,即便再差的书籍,从中也能得到一些领悟。

那么作为一名学生,要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她分享诀窍:切记不要写大家都写的作文。“很多人在写作时,都不是写属于自己的作文,而是记忆中所读过的别人的作品,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去写作,才能脱颖而出。”

 评语:文中有一些错别字,除此之外没有大问题,内容整理尚算流畅,加油。


黎紫书(左上)、新民独中校长陈志强(右上)及曾翎龙线上同框合照。
黎紫书(左上)、新民独中校长陈志强(右上)及曾翎龙线上同框合照。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