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08:08:20 
迷因文化和地狱梗的道德底线
Oh! 中学

文:黄苑妮(吉隆坡增江国中;学记编号:B34047)


无论处在哪个社交媒体,你总会看到令人会心一笑的迷因(Meme)贴文。甚至你也会透過最新的迷因而知道最近所发生的事情。

迷因出现到现在,它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已习惯它的存在。但是它的文化起源与背后的影响,我们却有所不知。迷因被定义指一个有趣的事情或现象,透过图片与文字后制呈现,或指在社交媒体广泛转载的东西。最经典的例子如PPAP、早前的吉卜力迷因风潮等等都是迷因的一种。

迷因只有简单且搞笑的文字搭配图片或影片,能让人最直接感受到笑点或讽刺趣味。人们也会因其有趣而不断转发,造成迷因的传播性快。

现今也渐渐有许多人投身在生产迷因的行列中,在发挥创意之际也能从中获取流量。在商业或文化的领域中,不少业者会透过迷因创作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迷因本身的传播性质可以是帮助该领域拥有更多的曝光率,从而带来更多商机。

但是迷因文化所存在的争议与衍生问题也不容小觑。随着迷因的发展,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会说:“我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了迷因才知道最近所发生的事情……”迷因创作者貌似半个自媒体。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经常直接接收迷因的内容,却没有明白看到的迷因所要讽刺的真实脉络和细节,这导致我们只停留在碎片化的资讯层面,表面了解某些事件罢了,甚至趋向个人立场极化的可能。

此外,迷因所衍生出来以笑点建立在他人痛处上的“地狱梗”,是迷因文化备受争议的重点之一。这现象是人们在看着地狱梗而发笑时,社会的道德感和歧视他人的罪恶感似乎被降低了,无所谓了。当受害群众被地狱梗冒犯时,却也有声音说这只是以幽默的自由创作表达,并没恶意,甚至拒绝表态。

我们是否有反思迷因背后所存在的社会议题?如今在社交媒体所传播的迷因是否能表达事件的全貌?对于地狱梗创作的道德底线与自由创作的界限又在哪里?值得我们思考。


**《噢!中学》专栏公开给各校的中学生投稿。写与中学生有关的时事评论,比如针对考试制度、教育制度、校园霸凌、家庭生活等,说说你对这些课题的看法。字数约600 字。有稿费。投稿电邮:[email protected]。(投稿者记得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中英文姓名、I.C. 号码、地址、电话号码、电邮、银行户口和所属银行。)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