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7 13:46:15 
为汽车建造的城市
Oh! 中学

文:曾千恒(吉隆坡坤成中学)


试问你平时有没有步行或骑脚车到某个地点来进行日常活动,比如上学、上班、吃饭、购物、逛街等?如果你居住在城市,而那件事需要离开同一个建筑物、地区才能完成,想必绝大多数城市居民会选择驾驶。

工业化时代后,汽车开始代替行人成为城市的主角,人类建立起一座座以汽车需求为主的马路城市,放眼望去一切都被柏油路霸占。汽车虽然非常便利,却为居民、社区带来无数坏处。在大马都市,人人都开车。这样一来,交通拥堵、空气和噪音污染、车祸率攀升等问题不见好转,反而恶化。城市大部分地区水泄不通、郊区蔓延(urban sprawl)势不可挡,却不见人头攒动。人们被困在一辆车内,抵达目的地前或离开目的地后无法与外界的人和物交流,难怪乡下人认为城市缺乏社区感和人情味。

去外国旅行时,尤其是到欧洲,你可能会问 “咦,为什么人家的城市那么好走?”原来,这简单的问题背后也有一门学问,那就是一座城市的“可步行性”(walkability)。

可步行性能为城市带来各种效益。城市里较多人选择骑脚车或步行来完成日常活动,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自然而然有所提升。这归功于汽车尾气的减少,以及经常步行能降低患上慢性病的风险。除了健康和环境,可步行性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互动、人口混合、旅游业发展及降低犯罪率(更多“街道眼”),成功打造一个热闹、充满活力的社区。试问一条公路与一条步行街(Pedestrian zone)相比,哪个比较吸引人?

但是,人们过度依赖汽车不无道理。我们可以从美国都市规划师史贝克(Jeff Speck)的四个城市可步行性先决条件:步行的有用性、步行的安全性、步行的舒适性、步行的有趣性,来分析为何大马那么少“好走的地方”。

大马多数郊区的人口密集度不算高,建筑物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拉长,供人们上学和上班的学校、商业区、工业区与人们居住的住宅区相差一段距离,步行或骑脚车根本就不实际,且大马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完善,因此只能开车来回移动。这种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土地使用政策导致城市生活高度依赖汽车,助长“汽车”优先的发展形态。这样一来,行人必须“让路”给汽车,行人安全措施不是首要考量。汽车和大马路主宰的城市自然有较少可以走的地方,步行变得无趣。

所幸近几年,全球各地的城市居民逐渐发现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街道已被乏味、丑陋的公路代替。人们开始意识到可步行性对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要改变车辆川流不息的城市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我国的城市规划师与地方政府必须注重社区的可步行性,改善和建造人行道、推动街道生活(street life)、以及最重要的是推行城市混合功能规划,缩短城市各机能的距离,还居民一座为人类建造的城市。


**《噢!中学》专栏公开给各校的中学生投稿。写与中学生有关的时事评论,比如针对考试制度、教育制度、校园霸凌、家庭生活等,说说你对这些课题的看法。字数约600 字。有稿费。投稿电邮:[email protected]。(投稿者记得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中英文姓名、I.C. 号码、地址、电话号码、电邮、银行户口和所属银行。)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