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7:48:25 
扎克伯格與時並進 · FB更名Meta進軍元宇宙
年轻人

扎克伯格在脸书发帖,与Meta“打招呼”。
扎克伯格在脸书发帖,与Meta“打招呼”。

學生記者專題報道
策劃/霹靂區學記負責人麥肖劍
報道/PK2328 姚博文 三德華中


Facebook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在10月28日将旗下母公司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将Logo更改为白背景、衬上中间一个蓝色的永恒符号。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表示,meta未来将从社群公司转变成致力发展元宇宙的公司。他希望meta被视为一家元宇宙公司,而Facebook这个名字无法代表现在他们所做的一切,他想把公司的工作和身分定位在目前正建设的东西上。“更名是为了反映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希望打造什么。”

Meta.com登入页面:“连接在进步,我们也一样。”
Meta.com登入页面:“连接在进步,我们也一样。”

Facebook降級爲子公司
虽说母公司已改名为meta,但并不代表Facebook就此消失,其实只是降级为子公司,与WhatsApp、Instagram等子公司并列。我们所熟悉的脸书社交媒体依然称作facebook。
扎克伯格在发布新名字后一天,即10月29日上午,在Facebook发布帖子,与meta“打招呼”。meta公司也创建了官网meta.com发布新资讯,并在登陆页面发布了一段文字:“连接在进步,我们也一样”(Connection is evolving and so are we),这表示meta公司希望元宇宙成为下一个社会的连接。
"Meta"成了Google马来西亚区10月29日热搜字词第二名。
"Meta"成了Google马来西亚区10月29日热搜字词第二名。
meta一词也成为Google马来西亚地区当日热搜字词第二名,其搜索量高达10万次以上,看起来大家都对新名字拥有一定的好奇心啊!
不过,这里一直提到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呢?

轉型佔優勢 分羹元宇宙
营销科技公司Antsomi联合创始人孙德俊表示,目前元宇宙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因此并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定义。
“我们无法清楚知道多年以后的世界,就好像多年以前的我们无法想象现在互联网普及的世界。”
曾是两届马来西亚数码协会主席、目前也是互联网专业及科技评论、科技评论员的他说,以目前的理解,元宇宙可以被形容为一个数码世界,人们在这个世界里用自己的数码身分从中参与、生活、经历、沟通、工作和学习;至于现有的VR和AR技术只是呈现元宙的部分技术,但它们绝对不是元宇宙的全部。

孙德俊
孙德俊

他认为,元宇宙被普及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日子。“可能是5年,也可能比5年还久,这也是我们预测不了的事情。”
元宇宙普及化需2因素
他还表示,元宇宙的普及化需要做到以下2点:一、全世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需达到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二、元宇宙所需设备的价格需让大部分人承担得起。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普及,也是因为达到了这2个因素。若大部分人没有手机或电脑等设备,那么互联网也不可能被这么广泛地使用。”
孙德俊表示,facebook的转型说明了扎克伯格认为未来社交媒体的趋势就是在元宇宙上,而同时后者也希望自己在元宇宙里分一杯羹。
“在这场卡位战中,Facebook抢先转型meta,以占据优势来成为元宇宙的一方霸主。”

鏈接行業面對挑戰大
Facebook更名转型事件令人赞叹科技发展之迅速,不过,到底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它是不是一件好事?

王永勋
王永勋

身为软件创作者,王永勋(21岁)表示,若元宇宙的概念普及化,他也需适应市场需求。
“我们这个行业与市场需求可说是息息相关。如果大家都使用元宇宙,那么我们也应做出改变。不仅仅是我们这个行业,其他行业在面对这类型的挑战下,也可以尝试调整好心态,冷静思考解决方法并实行。”
他说,自己其实非常期待Facebook的转型。他认为Facebook这个突破的举动非常需要勇气,因为转型并不简单。不过无论在技术层面又或是资源层面上,meta公司绝对有条件去办好这件事情。

身为一名软件创作者,王永勋表示,若元宇宙的概念普及化,他也需适应市场需求。
身为一名软件创作者,王永勋表示,若元宇宙的概念普及化,他也需适应市场需求。

中學生如何看待元宇宙?
至于对科技产品向来都能迅速掌握的中学生,对元宇宙又有什么看法呢?

陳瑾萱
陳瑾萱

陳瑾萱(16歲):太不可思議了
“自己对元宇宙的概念了解不深。我认为Facebook转型难度非常大,因此对于元宇宙是否可行仍有保留,同时也认为如果元宇宙真的融入到生活中,将是一件极为震撼的事情。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黃建燁
黃建燁

黃建燁(16歲):或提供更多犯罪機會
“若元宇宙普及化,人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可能为心怀鬼胎的人提供了更多犯罪机会,一定会有人利用科技便利来进行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行为。就好比现在有人使用互联网犯罪,恐怕元宇宙到来后,他们也会有更多的空隙可钻。”

陳三琳
陳三琳

陳三琳(16歲):需平衡科技與現實生活
“科技的发展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疏远,比起没有科技的时代,现在的人更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交流,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未必会拉进人与人的联系,有的甚至会因此而渐渐疏远。我们应该在科技与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楊宇萱
楊宇萱

楊宇萱(16歲):不因弊端放棄發展科技
“从以前没有通讯设备,到现在互联网相当普及,我们仍然具有进步的空间,meta公司推出的元宇宙概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发展及进步带来的弊端并不能成为逗留原地墨守成规的借口。
我知道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带来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只定睛于这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来很多利益不是吗?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这些弊端而放弃这些好处,这样太不值得了!”

負責人感言
貼緊時事 題材新穎
博文向来写稿积极,常贴紧时事,一出现脸书改名的新闻,便提出要撰写这篇报道。元宇宙题材新颖,并且仍处于雏形,虽然可以写的资讯或许仍不深入,比起其他元宇宙报道也可能没增添太多新元素,但也尽量访问了专业人士并立即交稿,态度值得一赞。

學記感言
我們應適應元宇宙新時代
当初看到大家都在讨论Facebook公司更名话题,就想要去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发现元宇宙的受众群很有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以就写了这篇报道。如果我们真的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步入元宇宙新时代,代表着人类的科技又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的生活也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的我们应该准备适应新的环境,趋向利处,避开弊处,这或许就是我们能够做的。

作者 : 姚博文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