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15:55:38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 用知识 改变难民命运
年轻人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办公室,距离学生上课的区域大约230米,在斜坡上的老木屋,虽老旧但室内整齐摆放了各种教科书。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办公室,距离学生上课的区域大约230米,在斜坡上的老木屋,虽老旧但室内整齐摆放了各种教科书。

策划/摄影:雪隆区学记负责人 蔡瀞贤
联合报导/雪隆区学记:王永瑄 (B36026 白沙罗卫星市国中)、区芷萱 (B36021 八打灵公教中学)、梁又文 (B36029 巴生光华国民型华文中学)

难民?在你的认知里谁是难民?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共有18万2120人已登记为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其中15万6110来自缅甸(10万3810是罗兴亚难民),因族群问题逃离国家。有2万6000难民或者寻求庇护者来自50个国家,因战争逃离。

在我国的难民来自缅甸、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索马里、阿富汗、斯里兰卡、伊拉克、巴勒斯坦人等,其中67%是男性,33%是女性。此数据尚未包括未登记的难民。

难民在经过重重困难后到我国,有者还面对语言、三餐和住宿问题,当然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为改变难民的命运,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El Shaddai Refugee Learning Center, ERLC)让难民的孩子得以上学,往后在不同的领域上奉献,并改变家庭的命运。

学习中心分上下午班,为了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营养,学生上课前或后,会得到一份午餐。
学习中心分上下午班,为了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营养,学生上课前或后,会得到一份午餐。

吴爱玲:沿用剑桥课纲
为学生支付考试费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成立于2008年,迄今在全国有1400名学生,其中位于巴生的学习中心就有850名中小学生。该中心有幼儿园、小学、中学、速成班和学院。

伊勒沙代(El Shaddai)是基督教上帝的名字,意译为全能的神。巴生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在巴生小印度毗邻。中心没有正规的校舍,学生上课的地方都是借用教堂的建筑物。教职人员办公室在与圣巴拿巴会之家隔壁;小学生上课的地区须走130公尺到淡米尔卫理公会教堂旁边的建筑和集装箱内;中学生上课的地点于巴生火车站附近的旧楼。

教育总监吴爱玲说,教师资源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有全职和兼职老师,有者是学习中心的毕业生,也有本地志工等。老师都以英文授课。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分班,因有些学生纵使已经10岁了,之前可能因战乱无法上学,只有幼稚园程度。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同龄人学习程度的距离,该中心也有提供速成班,给10岁以上的青少年和孩童上学前和小学六年的教育。

吴爱玲指出,学习中心的中学课程沿用剑桥国际中学教育证书(ICGSE)的课纲,因为课纲用的是电子课本,每名学生都获配一台笔记型电脑。

学生在课室外等上课。
学生在课室外等上课。

学生渴望到国外留学

难民学生未必一辈子都留在马来西亚,目前也有学生在海外申请上大学了。但中心没有理科班,如果学生要上理科的课程需要自主学习。剑桥国际中学教育证书的考试费一个科目就要约800令吉,所以老师会要求学生考全科及格。中心会帮忙支付部分考试费用,但如果学生学习程度不理想,中心不会让学生考试。

吴爱玲说;“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渴望到国外留学,但必须得到联合国批准才能出国。如果学生在国外有亲戚便可优先。早前难民们知道如果家里有生病的人,需要国外的医疗设施或者残疾便可得到优先权,后来发现每个家庭都出现一个残疾的孩子,联合国之后都不公开出国许可证的申请标准了。”


学习中心的课室借用基督教堂旁的旧建筑,左边的集装箱也是学生上课的地方。
学习中心的课室借用基督教堂旁的旧建筑,左边的集装箱也是学生上课的地方。

部分难民合租单位

有些难民孩子是独自一人逃来马来西亚的,我们无法想像他们在来到马来西亚前,因战争和族群斗争所经历过的苦难。难民来到我国后会群居,有能力的家庭或许会租一个单位,经济能力不佳的家庭,或许会与其他两三个家庭合租一个单位。

有时候一个单位有15至20人,所以有些学生的居住和学习环境会很拥挤。来自同一个国家的难民也会住在一个社区。有的学生会提早到学校,因学校有滑梯和草场,在学校可以自由走动,在家却不行,所以许多孩子都喜欢上学。

由于担心学生身分被怀疑,学生都是穿国中校服上课,穿校服也让学生觉得有安全感。学校会准备师生的午餐,早上班的学生下课后会打包午餐回家吃,而下午班的学生则会到学校吃午餐。午餐也是由外籍人士帮忙准备符合各国学生饮食习惯的饭菜。

萧燕妮:学生都渴望学习
“学校是最安全的”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宣传部主任萧燕妮指出,很不幸的是,许多难民为了逃离国家,都是通过人口贩卖组织来到我国。纵使犯法,但他们为了生存已没有选择。有的则通过旅游签证搭飞机入境,到地后才申请合法难民身分。

“学生就像天使一样。”萧燕妮直言学生们十分渴望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在经历全国大封锁时期,学生都希望可以尽早回学校。

课室外贴满了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童真让老旧的走廊充满生命力。
课室外贴满了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童真让老旧的走廊充满生命力。

学生来自19个不同国家

学习中心的学生来自19个不同的国家。询及中心内是否会发生种族歧视问题,萧燕妮说,并没有发现学生之间有歧视的问题。她认为歧视其实是大人把观念传递给小孩才会形成,而老师上课也会传递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良好的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就算有些学生刚开始时不是很愿意学习,看到朋友们都在努力学习后,也会慢慢被班上学习的氛围感染。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学习中心会先让他们学习英语的发音,帮助增强自信心,在学会发音后,听、说、读、写就不是问题了。

中心的小学生人数比中学生多,萧燕妮指出,学生升上中学后,会因不同的原因辍学。其中,男生在十多岁之后,家人会要求他们打工赚钱;而女生则是因为早婚而无法继续升学,有的则是被课程的难度劝退。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穆斯林,女生到了青春期后就不想到男女混合校上课。为此中心也举办了很多宣导禁止童婚的活动,试图改变难民家庭的思想。如果遇上心理问题,中心也会给予辅导。

(菲尔,来自尼日利亚,28岁,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老师):

除了教知识也教做人

“我在马来亚大学修读信息技术的硕士课程,并且在吉隆玻大学修读博士学位。我主要是教科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学生偶尔会比较吵闹,但是都很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新的东西也很快。除了知识外,我也会教学生一些人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更容易找到人生的目标和珍惜当下。”

菲尔(Faith)
菲尔(Faith)

(珊珊,来自缅甸,17岁学生):

想到美国生活

“我有4个兄弟姐妹,我是长女,11岁的时候与妈妈搭火车到马来西亚。大马有许多不同的语言,幸好朋友愿意翻译和教导我。老师都很好,我在数学方面比较差,但有不明白会问朋友,我在空闲时会读书和画画。我以后想到美国发展,我觉得去美国对家人和学业的发展都比较好。我应该不会回缅甸发展了,因为只有外婆还在缅甸。”

(法兹琳,来自斯里兰卡,12岁学生):

9岁来马用英语沟通

“我现在念初一,9岁时搭飞机来到马来西亚。我的同班同学都说马来文,但我对马来文不熟悉,所以会用英语与同学沟通。我以后想到澳洲或纽西兰,那边的教育比较好。我相信我不会回斯里兰卡,除非有紧急情况。”

(艾琳娜,来自巴基斯坦,17岁学生):

这里的语言食物新颖

“我刚到马来西亚时,觉得这里的语言和食物比较新颖。刚开始会比较难认识新的朋友,但是后来就慢慢好起来。因为疫情要上网课,使我感到很困扰。我相信我不会回巴基斯坦,但也不会留在马来西亚,我向往出国留学。”

(哈姆札,来自巴基斯坦,16岁学生):

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很重要

“我父母带我到马来西亚,初时会不习惯,因为环境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觉得结交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很重要,我通常通过搭讪来结交朋友。我想往科学或科技方面发展,也想上大学。我或许会回到巴基斯坦,但是我也不太确定。”

/访后心得
这里的人都很友善

踏入这片草地的时候,就发现到这里的人都很友善,还会主动和你打招呼。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很专心上课,虽然来自不一样的国家,但依旧可以很快打成一片。这里的学习环境也很好,许多善心人士资助了不少教学器材和设备,为学生打造一个更舒适的校园环境。

学记采访难民中学负责人。
学记采访难民中学负责人。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教育总监吴爱玲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教育总监吴爱玲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宣传部主任萧燕妮
爱全能难民学习中心宣传部主任萧燕妮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