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4 16:03:04 
吉华独中吉他社集训营 师生教练交流演奏心得
年轻人

新社员正在集训期间练习吉他。
新社员正在集训期间练习吉他。

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 苏怡瑄(PA2259)、刘幸恩(PA2261)联合报道

(亚罗士打)吉华独立中学吉他社成立于2015年,社员以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和四重奏的方式进行演奏。该社每年也会举办至少一场演奏会和一场吉他交流营。

该社曾邀请各地,包括越南和泰国的吉他手来演奏和交流,但近年因冠病疫情关系,曾导致各种线下活动越来越少。

如今疫情趋缓,该社也逐渐恢复线下活动,在6月举办了一场集训营,参与的老师、教练和社员也发表了一些想法。

林婉君:学到弹奏技巧

高一文商甲班的林婉君受访时说,她加入吉他社已有4年,目前担任副主席及纪律。

“选择加入吉他社,是因为可以学到平时没机会学的东西,例如管理社团的方法、与人相处的能力、弹奏吉他的技巧、演奏合奏、演奏流行歌曲等。”

由于她是零基础加入吉他社,因此很多基础需要学习,所以刚开始学习吉他时觉得困难,但最后发现只要坚持并努力,就会慢慢步入正轨。

她说,她并没有在校外学习吉他,因此很珍惜联课时间,而且会在闲暇时间练习,一天断断续续地,至少会练习4个小时。

对于弹奏技巧,她不敢给自己太高的目标,只希望自己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尽量学得更多更好。

她表示,集训营让她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但她更希望新社员可以在集训营结束后满载而归,也希望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吉他并自愿学习吉他。

团康活动可以拉近社员的关系。
团康活动可以拉近社员的关系。

黄永亮:希望社员珍惜

该吉他社指导老师黄永亮受访时说,吉他社至今已成立7年,目前有37名社员。

吉他社的宗旨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吉他和培养对吉他的兴趣,团规为社员必须尊重教练、指导老师、演奏家,每一次的联课都必须携带吉他、乐谱、穿着社服并认真练习。

她表示,吉他社原本是乌克丽丽社,后来在学生的要求下加入了古典吉他,最后演变成了现在的吉他社。

她说,她是在最后从2个社团中选择了具有音乐性的社团—吉他社,担任指导老师期间,遇到很多困难,包括社团纪律、社员传承精神不够强烈及新一代社员对吉他的热忱不够热烈等。

她对社团和学生的期望是希望每个社员都可以学会古典吉他、勇于表演,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向身边的人传递古典吉他的魅力、让更多人认识古典吉他等。

她非常满意学生在集训营的表现,而新社员的弹奏技巧和2组旧社员的合奏都超出了她的预期。

她认为集训营需改善之处,是集训营申请较为匆促,缺乏沟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

她也说,有一部分新社员会在出外旅行和参加集训营之间优先选择出外旅行,而她希望社员们可以珍惜和积极参加集训。

黄振汉:带领爱好者走出校园

该社教练黄振汉说,他的职业其实是钢琴维修,但他也有长达30多年的吉他教学经验。

他在校外开设一间名为Dol Re Mi音乐教室。他表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对音乐向往的心,而他是从中学时期开始对音乐感兴趣的。

他说,他是经学生家长推荐后到吉华独中担任教练的,当时的乌克丽丽社由学校老师带领,后来才加入了古典吉他。

“那名老师在教学期间遇到了瓶颈期,于是学生家长就推荐我到吉华独中担任教练。”

他表示,他到吉华独中担任教练,是为了带领吉他爱好者走出校园,走出吉打,走出马来西亚,他也认为学生须接受系统性的训练,才能把弹奏技巧国际性化。

他说,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就是碰到了长达2年的行动管制令,这导致吉他社整体演奏水准下降了约60%。有许多学生因疫情而懈怠训练,一旦学习暂停,弹奏技巧将会下滑。

他也认为,网络上有许多速成音乐课,导致学生素质下降,错误的资讯泛滥也让学生有错误认知,即认为学习音乐很简单,但事实是相反的。

他说,集训营最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到正确的练习轨道,并希望藉此机会让新旧社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让吉他社更有“人情味”,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年尾的演奏会。

他希望社员可更积极参加下次的集训营,因为这次集训营有少部分学生趁着假期出外旅行,导致集训营出席率低于预期。

评语:这是一篇很完整的报道,但学记要学习控制字数,这篇原文超过3000字,内容可谓非常详尽,但过于冗长,读者未必会读得进去,而且报章篇幅有限,学记需学习取舍。另外,通常访问人物,都需要提交受访者照片,学记下次记得交上。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