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 10:21:35 
探索打捫洞 欣賞古岩畫 與古人類跨世紀交流
年轻人专题

指导/霹雳区学记负责人麦肖剑

报道/霹雳区学记

PK2339 林巧雯 怡保圣母玛利亚中学

PK2344 彭琪祺 怡保圣母玛利亚中学

PK2364 林沁渲 霹雳女子国民型中学

PK2365 杨家宜 霹雳女子国民型中学

PK2378 罗俊荣 万里望升旗山国中


  身为土生土长的霹雳人,你是否知道霹雳拥有本土的国家文化遗产?就是位于近打谷,鲜为人所知且地处偏僻的打扪洞古岩画,有着约3000至4000年历史。于1959年首位发现这些古岩画的是英国人,2010年,国家遗产局正式承认打扪洞为国家文化遗产之一。它不同于众所周知的极乐洞等山洞,可说是个未大量开发的区域。

  星洲日报霹雳区第38届《学海》学生记者队,有幸在几名地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打扪洞。此行获得顺亿回收塑料有限公司创办人陈镇亿赞助。

▲打扪洞山脚下相信是古人类生活过的洞穴。
▲打扪洞山脚下相信是古人类生活过的洞穴。


▲一幅幅红岩画,和我们如此接近。
▲一幅幅红岩画,和我们如此接近。

地質導遊:面積約3個新加坡半島80%石灰岩在近打谷

  地质导游李淑莹(Yan)向学记讲解时指出,从地理上而言,近打谷从南部金宝一直绵延到和丰,位于蒂蒂旺沙和格列当赛翁山脉之间,而近打谷地质公园大约是3个新加坡的面积;马来半岛80%的石灰岩都落在近打谷,不过我们肉眼可见的只有20%,其他80%都在地底下。

  她打趣说:“马来半岛最特别的人就属住在近打谷的人,因为我们是住在石灰岩山上的人。石灰岩的地质学术名称为‘斯特地貌’,怡保被称为山城(Hill City),但正确来说,它应该是‘喀斯特城’(Karst City)。”打扪洞有许多赤铁矿(hematite),为古岩画提供了主要的作画材料,造就了这里的最大特点——红岩画。

▲李淑莹:在这么多地方中,红岩画落户打扪洞,代表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李淑莹:在这么多地方中,红岩画落户打扪洞,代表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打扪洞山脚下有许多赤铁矿,推测古人就地取材,取赤铁矿混合其他物质,画就红岩画。

▲打扪洞山脚下有许多赤铁矿,推测古人就地取材,取赤铁矿混合其他物质,画就红岩画。

▲采访小组赠送纪念品给导游李淑莹(左四起)和Grace。左一起为林沁渲、杨家宜及彭琪祺,右起为罗俊荣及林巧雯。

▲采访小组赠送纪念品给导游李淑莹(左四起)和Grace。左一起为林沁渲、杨家宜及彭琪祺,右起为罗俊荣及林巧雯。


洞穴不遠有水道 留下古人生存痕跡

  李淑莹为学记们科普,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组成,是海底物质,为老化后的珊瑚加上贝类等等形成沉积岩,在具备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才会变成坚固的固体。而在经历地壳运动、撞击后,整个岩层以皱褶山脉的形式,形成蒂蒂旺沙和格列当赛翁山脉,同时也把处于海底的石灰岩层推至地面上,形成了近打谷的地形。


▲不起眼的断尾螺壳,很有可能是古人类食用后扔下的。
▲不起眼的断尾螺壳,很有可能是古人类食用后扔下的。


石灰岩是海底下的产物

“有石灰岩山就比较容易发现洞穴;这些洞穴是水日积月累冲撞、侵蚀而形成的。细心观察的话,还可看见洞穴内有因水流长年累月撞击而形成的波浪痕迹。”还没进到“戏肉”古岩画,就已经有许多有趣的地质观察。打扪洞山脚一个洞穴里,就有疑似古人类生存痕迹。李淑莹带领学记走入内,这里如同一个起居室,穴顶有两人高。

  李淑莹推测,古人类或多居住于不太深的洞穴,避免光线暗黑,恐藏有野兽而遭到攻击;此外,古人类居住的位置都离河流不远,以取得水源。这个洞穴不远处就有个看似沟渠的水道,据专家推测,水道旁有着疑似被河水长时间冲出的河床,而且可以看到一层层的地质分布,内含贝类,显示它可能曾经是条河,贝类或许是被河水冲到这里淤积起来。

  “另一个可能性是,这些贝类很多是可食用的淡水螺,当中有许多是尾巴断了一截的,可能是古人类吃了后丢下的。”

▲岩壁内的贝壳螺壳,可能水位颇高,把河内的贝类螺类冲过来,也可能是吃后丢下。
▲岩壁内的贝壳螺壳,可能水位颇高,把河内的贝类螺类冲过来,也可能是吃后丢下。


保護措施匱乏盼建玻璃橋維護遺蹟

  登往打扪洞的路上,李淑莹温馨嘱咐:这里是国家遗产,别乱丢垃圾,岩画不可碰,也勿攀爬岩画下的石壁,再好奇,远观就好。走上斜坡和梯级,地面上随处可见已去除尾部的螺壳,而且不是如刚才般镶嵌在土里,而是就在地面上。李淑莹提醒大家勿踩螺壳时指出,这些螺不大可能是水冲上来的,因当时水位未臻这么高,那么是谁带上来的?或许就是古人类。

  你们看一看这些螺,许多尾部断掉一小截,相信也是被人吃过。所以某个地点只要有螺壳,代表那里可能‘不简单’。不过她也对打扪洞的现况感到无奈,这里除了在山脚看到极少的告示牌和一个凉亭,写有一些打扪洞的资料,其他设施或维护措施非常匮乏。

  “有关当局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它,基本的保护设施、游客统计都没有。希望政府能建设玻璃桥之类的措施,让访客从上方参观,而非直接踩在上面,破坏了遗迹。许多本地人都尚不了解这个文化遗产,更何况是外地人呢?”

  发挥极致想象力 猜岩画到了打扪洞,一抬头,眼前一整幅岩壁上,都是朱红色的红岩画;红岩画在马来半岛非常稀有,这里有超过600幅岩画。李淑莹说,黑岩画一般是用炭画成,红岩画则是用赤铁矿,有专家指出,赤铁矿可能被磨成粉末后,添加动物血液以及树汁胶液混合制成颜料作画。而刚才打扪洞山脚下洞穴附近就可看到赤铁矿,所以可能是古人类就地取材。

  “从前的人类没有电脑及手机,在岩石上作画就是他们的记事方式,这就是有价值的岩画;反之‘xxx到此一游’的,就是没有价值的岩画。这类岩画这里也有,你们看到那些用白色漆料画成的就是,以前是没有白色漆料的。”

  她说,要推算岩画的大概年份,可以透过科学技术测年分析,检测岩画颜料和画上沉淀物。

▲你看到左上方的马来貘岩画吗?
▲你看到左上方的马来貘岩画吗?

神話中的巨人作畫?

  岩画为何会画在高岩壁上?难道是森脉族神话中的巨人画作?

  李淑莹提出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给出不尽相同的判断。一名地质学专家指出,打扪洞是一个石棚(Rock Shelter),却被称为“洞”(Gua),相信是因为原本真的有个山穴,古人类在里头画画,最后掉落下来变成了石壁。一名岩画专家则推测,原住民会用竹搭塔,或当时的树结实高大,可供攀爬,在岩壁上作画。

  她说,还有一位森脉族原住民表述,小时候他婆婆曾提及神话故事当中有巨人的存在,所以那些岩画,会不会是由巨人所画的呢?这些说法都非常有趣,高处的岩画,用神话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年代久远,只能有个推算,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学记仰望此岩画,猜测是臭豆亦或是巨型水母,也有人猜测是瀑布。
▲学记仰望此岩画,猜测是臭豆亦或是巨型水母,也有人猜测是瀑布。


探索岩画图案或符号 见解各异

  当中一幅岩画呈波浪形,李淑莹说,有人推测,若站在此岩壁前回头望,便是格列当赛翁山脉,可能便是这个波浪形图案。也有原住民认为,这是他们部落熟悉的青蛙脚符号,可以召唤灵(jin)。那是否存在着古人类画出此岩画,以进行某些仪式召唤灵的可能性?

  “岩画一个简单的图案或符号,可以有着不同的见解,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猜测,并没有对错,因而很好玩。”

  她表示,我们拥有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技术水平没有相应发展,或许目前无法很好地修复这些岩画,与其同时,它们也面临气候及人为威胁,但政府未采取任何有效行动;或许让大家更了解它们后,就有更多人自发协助维护。

  “我们要自豪自己是近打谷的一份子,这里的地质非常特别,所以才有古人类来这里居住!”

戴着耳环的女人岩画。
戴着耳环的女人岩画。


这是美人鱼,还是半鱼半人的生物?
这是美人鱼,还是半鱼半人的生物?


这是李淑莹最喜欢的红壁画,如同X光透视画法,右上的雌性动物怀了孕,体内可以看到幼崽,展现了当时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这是李淑莹最喜欢的红壁画,如同X光透视画法,右上的雌性动物怀了孕,体内可以看到幼崽,展现了当时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作者 : 霹靂區學記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