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柔佛州学记负责人林添喜
图/文:柔佛区学记队 曾致宽 J3701 REAL国际和私立学校、刘咏璇 J3702 马星国中、许如谚 J3703 金山园国中、陈语乐 J3704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雷凯晴 J3705 优美城国中一校、郑颖 J3706 苏丹伊斯迈中学、郑桧盈 J3707 苏丹依布拉欣国中、程筱涵 J3708 REAL国际和私立学校、吴颖珊 J3709 茂奥斯汀国中、苏婧慧 J3711 私立欧美加学校 联合报道
黄文雄小时候,上学途中路过一间咏春武馆,勾起他对武侠世界的憧憬,也成为他学习咏春的契机。他自2009年起投身咏春事业,于2019年自行创业,开设新山功夫咏春拳馆,至今已积累15年习武经验。
迎合时代 改变咏春拳体系
询及习武心得,黄文雄引述业界的一句话──“不怕流氓会咏春,只怕会咏春的变流氓。”他认为学习武术应有正确的心态,动辄利用咏春技能动粗,是违背咏春精神的。“咏春是在险恶环境中,遭遇歹毒之人威胁时的护身之道。”
他强调:“在平常生活中,不可用咏春寻衅滋事,恶意引起冲突。”他将咏春视为一项挑战类游戏,带着热忱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咏春拳也对其体系进行了一些改变。首先是截拳道,他说,截拳道不仅是门艺术,更是哲学。
扎马步考验耐性意志力
在练武的过程中,修心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习武之人静下心来,感受呼吸和气息,将人和技艺融为一体。
“不同于其他防身术普遍的攻击性和动作大的招式,咏春需要在气息与气息之间达至身心合一的状态。”
另外,黄文雄也说,扎马步也可以称为站桩,时常站桩的人,除了能练基本的身、腰、马力之外,同时也在考验个人的耐性与意志力,长时间练习可以达到心平气和的效果并提高专注力,对以后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电影《叶问》助武馆起死回生
值得一提的是,黄文雄回顾他的师傅当年开武馆时,正值《叶问1》上映,这成为武馆吸引学员的一大契机。他记得其师傅说,许多学员因此慕名而来,如果没有电影的影响,武馆或许会倒闭。电影作为一个媒介,在这个时期对武馆的存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非遗文化逐渐没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华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黄文雄透露,现代社会更关注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在一些人眼中变得陌生,这使得非遗文化难以被广泛传承和认识。”
为了扭转这一趋势,他冀望业界接受新的理念。传统文化需要在保留传统内涵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吸引新一代学员。同时,他也鼓励学员参加擂台比赛,推广咏春。
习武课程道具各有章法
黄文雄说,学习咏春拳的课程中,学员首先会用到沙袋,让他们感受出拳时的阻力;藤圈则让学员锻炼手的柔韧度和打套拳时克制手出拳的范围,让学员打出标准的拳法。
至于兵器方面,他说,双截棍多数用在表演;八斩刀,可称指母刀和蝴蝶双刀,棍则称为六点半棍。
“枪是棍和刀的结合,和枪不同的是,练习六点半棍的关键在于力道,而枪的关键在于速度。”总结而言,学习这两种武艺需要不同的心态,掌握两者等同于在速度与力道之间找到平衡。
沈修诚:习武为保护家人
目前武馆年龄最小的学员是6岁的沈修诚,他说,学习咏春是为了保护家人及强身健体。
曾奕嘉:咏春危险系数较低
15岁的学员曾奕嘉透露,他是受到叶问电影的启发而喜欢咏春,从而开始学习。学员梁亦宁则指出咏春相较于其他武术,危险系数较低,适合新手。
梁亦宁:实用性比美观重要
在谈及学习咏春前后的看法变化时,梁亦宁表示,曾以为咏春是一个施展起来好看的武术,但实际学习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美观。对此,她强调实用性比美观更为重要。
曾致宽:使手脚更协调
学员曾致宽也是本届星洲日报《学海》学记,他认为咏春可用于防身,同时锻炼形体和体态,使手脚更协调。
2名55岁学员学咏春圆梦
最令人动容的是两位55岁的学员,他们从小到大的梦想便是学习咏春,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学习。直到他们遇到黄师傅,才圆了自己的梦想。
两位学员虽已年迈,仍然参加擂台比赛。他们表示只要有心,圆梦永远不会太迟。
学记感言:盼大众深入了解华族历史
通过专访黄文雄师傅,我们深刻了解华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愿社会大众在回望我们华族的历史时,都能够娓娓道来,那些我们的故事和坚持。